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线粒体脑肌病1例的护理体会

。解释疲劳的原因并指导患  者改善的方法:(1)增加营养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饮食;(2)保证充足的睡眠;(3)保持精神放松;(4)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5)必要时  给予氧气吸入;还应观察病人疲劳程度有无缓解并及时给予指导。

  3.3 活动无耐力 线粒体脑肌病一方面可引起肥厚型心肌病、充血型心力衰竭而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另一方面可引起全身肌肉萎缩、无力,不耐受疲劳。首先评  估和记录病人对活动量的耐受水平;检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把病人出现呼吸、脉搏加快和出汗作为限制活动量的指征:向病人介绍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头晕、恶  心、出汗、上下肢颤抖等征兆,是运动量超负荷所致,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病人活动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

  3.4 疼痛 线粒体脑肌病导致心肌肥厚,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因此患者有阵发性胸闷、胸痛症状。须评估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  间,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给予吸氧2~4L/min、严密观察血压、心律、心率的变化,观察用药后的止痛效果,并指导病  人避免诱发心绞痛的因素。

  3.5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线粒体脑肌病晚 期因心功能不全,全身肌肉萎缩,往往长期卧床。同时因心肾功能不全导致双下肢及腰骶部水肿,易发生皮肤  压伤。因此应评估皮肤情况;向家属解释引起褥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并向家属解释发生褥疮的早期表现(局部发红、发硬、肿胀、疼痛),同时指导家属预防  褥疮发生的措施:(1)避免身体某一部位长期受压,翻身1次/2h;(2)协助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3)采取保护性措施;(4)保持皮肤清洁,每晚用温  水擦浴,内衣柔软勤更换;加强病人营养,提高肌体抵抗力。此病人在住院期间没有褥疮发生。

  3.6 有受伤的危险 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线粒体脑肌病可诱发患者癫痫发作,有受伤的危险。应正确评估患者受伤的危险因素,与家属共同制定防护措施;给  予加床档,防坠床的发生;入厕或外出活动时有人陪护,防摔倒或其他意外受伤;指导病人进行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锻炼,运动时机、运动量、运动方法得当,防虚  脱、摔伤等意外发生;并且经常巡视病人,提供必要的帮助,避免受伤的可能。此病人在住院期间未受伤。

  4 讨论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疾病,病程进展较慢,但进行性加重,患者可有多脏器功能受损的表现,例如此病人同时存在心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并有神经肌肉症状,因此在护理中要作整体考虑,避免顾此失彼,病人入院后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制定一个完整的护理计划,特别注意对致死性的  功能衰竭的护理,避免因不适当的护理或不适当的生活方式导致病情加重。患者在疾病早期主要有听力、智力的减退,全身无力,运动不耐受,对其应该给予心理  护理,树立信心,多与患者沟通,必要时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到了中晚期,可能出现全身肌肉萎缩,偶发癫痫,继尔可有多脏器功能的衰竭,出现呼吸困难、胸  闷、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这时应防止患者受伤、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褥疮的发生。一般来说线粒体脑肌病的病人最后的死亡多由于心脏的原因,该患者病  史中也有明确的肥厚型心肌病病史,最后死亡原因考虑为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大,因此如条件许可,病房应备除颤仪。

  参考文献

  1 侯熙德.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9(3):212.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用量热法研究水稻线粒体不同条件下的能
    急 慢性缺氧对大鼠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的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颈髓损伤后线粒体功能
    线粒体tRNAleu UUR 基因突变和细胞色素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DNA的
    简述线粒体电压依赖阴离子通道对携带线
    烧伤焦痂毒性物质D1对大鼠肝线粒体H  
    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线粒体DNA缺失突变的
    牛磺酸对缺血大鼠心肌线粒体Ca2 
    小鼠胚着床前线粒体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变
    人癌细胞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特征分析
    心肌线粒体肌酸激酶肌膜型亚基基因在大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