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内镜室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临床护理人员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作为一位护理人员,尤其是一位内镜室护理人员,除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术,与医生 紧密配合,当好助手之外,还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医德修养和良好心理素质。这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内镜室的护理人员应具备以下 几点心理素质。
1 高度的责任心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是因为护理人员的职责是执行医生的医嘱,每项工作必须认真准确,若出现差错,轻则贻误病情,重则造成严重的责任事故。例 如遇到需多处取活检的病人,要将活检标本妥善放置,准确标注病人姓名及活检部位,切不可混淆,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2 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否敏锐是衡量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准。护理人员要善于敏锐地观察和分析病人心身两方面的动态变化,以便了解病人内心活动和机体变化情况 。例如有的病人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由于口中分泌物过多,误吸入气管中,发生呛咳现象,如观察到这些,可以使病人嘴角稍低,让分泌物流出,使症状缓解。掌握 各种原因所致的不同变化,可以有利地帮助检查顺利进行。
3 良好的情绪
护理人员情绪的好坏,对病人及其家属都有很强的感染作用。护理人员积极的情绪、微笑的面容和亲切的话语,不仅可以调节检查环境的气氛,而且可以增加 病人的安全感,增强其对检查的信心。护理人员情绪应保持相对稳定,学会自我调节。不应在遇到如内镜检查中发现活动性大出血或晚期肿瘤等情况时出现惊慌或 哀伤的表情,使病人及其家属承受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更不可因个人工作或生活中的不如意而迁怒病人。
4 真诚的关怀
护理工作的本质是关心和照顾病员和体弱者。接受内镜检查的病人想通过检查来确诊疾病,但同时心中又存有疑虑和恐惧。这些疑虑和恐惧主要是由于对检查 环境的陌生和对内镜检查的不了解。观察到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向病人介绍内镜检查的科普知识,以真诚、关怀的语言安慰、鼓励病人,帮助病人消 除疑虑和恐惧心理,从而拉近护患距离,使病人处在较好的人文环境中接受检查。
5 善于进行语言交流
与病人的交流沟通是护理的基本行为之一,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善于与病人沟通交流能较好地解决病人就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 绪及心理需求,以减少护理纠纷 [1] 。 语言交流是人际交往的一种主要途径,在人际交往中,最常用的就是语言。内镜室的护理工作也是如此。在与病人交谈 的过程中,要态度诚恳,文明用语,认真对待病人的提问,并要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使病人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中,以减少对内镜检查的恐惧。
6 工作的灵活性
护理人员的工作繁杂,经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一项工作转到另一项工作。灵活性是指一项工作转到另一项工作时,后者不受前者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 边处置,边观察,边考虑,做到每项工作之间清清楚楚,准确无误。
总之,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只有全面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以知识的魅力、能力的魅力与人格的魅力来完成自己的使 命,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
参考文献
1 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