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引流穿刺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应用YL-1型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对颅内血肿行血肿抽吸、粉碎冲洗液化和引流。结果本组好转22例,死亡6例,植物人状态2例。结论 脑出血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引流管性状的变化,及时发现再出血,为抢救争取时间和时机。

  关键词 脑出血 立体定向 治疗 护理

  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颅内血肿抽吸术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5~91岁,平均年龄60.97岁;病前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昏迷18例,嗜睡8例,清醒4例。根据Glasˉgow计分法:小于6分8例,6~9分11例,9~12分11例。经CT检查出血量30~50ml8例,50~100ml16例,大于100ml6例。

  1.2 方法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采用贾保祥教授和万特福科技公司研发的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以CT片为依据于治疗室行简易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根据血肿中心至穿刺点的距离选取相应长度的穿刺针,将针尾固定在电钻夹具上,钻透颅骨及硬脑膜后拔除金属内芯,换塑料内芯后缓慢进入血肿表层,于侧孔处接引流管,拔除塑料内芯,拧紧盖帽后从侧管稍加负压抽吸之,首次抽吸量控制在总量的1/3。在插入冲洗针后以生理盐水进行血肿冲洗。待冲洗液清亮后注入1万U尿激酶(以1ml生理盐水稀释),夹闭1~4h后放开引流管,每日2~4次。根据引流量及复查CT结果调整穿刺针的深度,2~8天拔针。

  1.3 手术时机

  在病情允许且做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尽早手术,一般在出血后6~72h,如已发生脑疝患者更应争分夺秒,一般不超过24h。

  1.4 结果

  22例术后24h神志、瞳孔恢复正常,住院时间3~35天,6例死亡(其中发生脑疝死亡4例,继发并发症死亡2例);2例意识、瞳孔未发生改变,呈植物人状态。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人工通气。监护血压、呼吸、体温、神志、瞳孔等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的变化。抽血完善术前检查,建立静脉通道,脱水降颅压,镇静止痛。专用治疗室协助手术医生准备专用器械。根据不同部位的出血,配合医生调整好体位。术前准备:(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效果及配合要点,取得理解与配合。(2)常规头部备皮。(3)用物准备:一次性消毒包、利多卡因、生理盐水、龙胆紫、尿激酶、穿刺针及电钻、灭菌穿刺包、无菌手套、引流袋、注射器。(4)行CT检查并作穿刺标记。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 (1)吸氧、心电监护每30min测呼吸、脉搏、血压,每4h测体温1次,血压控制在(109~150)/(71~90)mmHg,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血流量灌注不足,而加重脑缺血、脑水肿,常规头部置冰枕,减轻脑水肿。(2)意识和瞳孔的监测,每2h观察意识瞳孔状态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

  2.2.2 微创引流的护理 (1)穿刺针与穿刺部位原则上呈水平位,引流袋应低于穿刺部位20~30cm以防返流。(2)妥善固定引流管,头部制动,保持引流管周围清洁干燥减少污染机会,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3)防止管腔阻塞,每日行颅内冲洗2~3次,如有引流不畅,检查是否有扭曲受压或血凝阻塞,如为血凝块阻塞可用尿激酶2万U加入生理盐水2mL冲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冲洗后夹闭引流管1~4h,开放引流管期间,手由下而上轻轻挤压引流管1~2次/d。(4)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并记录是否有继续出血倾向。注意引流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和引流物的引流速度,如引流不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颅内血浆兴奋
    微创穿刺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原发性肝癌
    薄层硬膜下血肿伴脑肿胀的预后与手术病
    ESWL前后肾内血管阻力指数和尿中GAL与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发生卵巢血
    经前囟及人字缝穿刺放液佐治婴儿维生素
    小儿后颅窝硬膜外血肿诊治体会
    早期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体会
    超早期钻孔引流加气管插管过度通气对急
    CT显示混杂密度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治疗体
    横窦骑跨性硬脑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