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双歧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金双歧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 74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出生后12h内干预组在常规预防的同时加服金双歧0.5片。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干预组为33.33%,对照组为57.14%,干预组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金双歧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 金双歧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预防 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对其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早期预防,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临床上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肝酶诱导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蓝光治疗、换血疗法等 [1] 。根据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我们采用金双歧药片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8~10月在我院出生的74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排除标准:(1)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红细胞增多症、溶血症;(3)先天代谢性疾病、畸形、感染;(4)低氧血症、代谢或呼吸性酸中毒、高热;(5)母亲为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异常者。
1.2 给药方法 将7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于出生12h内常规予口服驱黄方(含苯巴比妥5mg,肝泰乐50mg,复合维生素B0.5片),3次/d;干预组加服金双歧0.5片(内含长双歧杆菌活菌≥0.5×10 7 CFU,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活菌≥0.5×10 6 CFU),3次/d。
1.3 观察指标 每天用皮测胆红素测定仪测量皮肤胆红素读数1次,测量部位为前额和胸骨柄。遵医嘱隔天取足跟末梢血作微量胆红素测定,若血清胆红素过高或上升过快则每天采血。血清胆红素>12.9mg/dl,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 ,记录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 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 均为足月胎龄儿,两组的平均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和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1。对照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57.14%,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33.33%,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经χ 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略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以后,其血红蛋白经代谢变化后释放出胆红素,这些胆红素需在肝内酶的作用下才能转变为结合胆红素,经粪便排出体外。新生儿肝脏发育不完善,处理胆红素的酶还不足,且肠道内正常菌群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和粪胆原,加上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加重肝的负担。故当血液中胆红素过量时,大量未被处理的胆红素便积聚起来,出现黄疸。若未结合胆红素进入了大脑与脑组织结合,则会严重损伤脑神经,严重者会有胆红素脑病后遗症 [1] 。
金双歧,亦称“双歧三联活菌片”,为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球菌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