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夜间谵妄的护理
【摘要】 针对老年患者手术后夜间谵妄的高发率及腹部手术的定位性、特殊性,采取措施减少和控制引发谵妄的各种因素,提高住院老年患者的夜间护理质量,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 谵妄 老年患者 腹部手术后 护理
老年患者是一组特殊的人群,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住院的老年患者也逐渐增多。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谵妄很常见,其发生率达14%~56%,接受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发生率为20.7%~50%。据统计,有高达70%的谵妄病例未诊断出来,没有得到正确处理,而很少护士乐于接触谵妄患者,但这类患者却最需要更好的护理,而且对于阻止和处理谵妄,护理有着特殊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2年1月~2004年8月共发生老年患者术后谵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64~92岁,平均年龄74岁。行开腹胆囊切除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7例,肝切2例,直肠癌根治3例,胃癌根治4例,脾切除1例。18例患者术前均无精神病史及家庭史。
本组患者均突发在术后7d内,以前12h为多,持续时间最短2h,最长3d。主要表现为:拔管,注意力不能集中,失去定向力和自知力,意志模糊,神志不清,言语错乱或无目的高声喊叫,烦躁不安甚至躁狂,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幻视,其间有反复,白天转轻,夜间加重,有的患者白天处于嗜睡状态,夜间特别兴奋狂躁。
2 危险因素
2.1 病理因素 (1)任何能影响脑部代谢及脑组织完善的情况,包括释氧障碍、营养障碍、内生毒素不能排出或外源性毒素以及肿瘤或创伤引起的病灶等。(2)病情危重、脓毒血症、营养不良、脱水、电解质失衡、低氧血症者可促发。(3)谵妄也可以是某些躯体疾病的症状表现,如心肌梗死或感染。老年危重患者精神状态的变化可以引发新的问题(如隐蔽性血)或加剧原发病(如低氧)等;相反,新的症状(如尿失禁)很可能是谵妄的潜在表现。
2.2 医源性因素 可逆性谵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药物,药物毒性对老年患者有很大的危害。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内稳态变化,药物吸收和消除能力也有所改变,特别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治疗精神病的药物。
2.3 心理社会因素 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在有明显的心理社会环境发生不利的精神刺激下,容易发生谵妄。
2.4 环境因素 包括噪声、灯光、室温、通气、床或枕头不适及夜间治疗护理活动,以及来源于其他患者及陪人的噪声等。
3 护理
谵妄的处理主要包括2个方面:(1)术前预防护理消除或改善诱因及病因;(2)术后护理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防止并发症发生。
3.1 术前预防护理 有研究提示,接受过术前安慰和教导的患者,可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术前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主动自我介绍,热情接待患者,使患者入院就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关怀,减轻对环境的不适和恐惧。本组患者术前1~3d静滴5%葡萄糖+维生素C+肌苷+维生素K 1 +氯化钾+胰岛素+肝安,补充营养及多种维生素,增强机体抵抗力。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疾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严密监测各项指标,使之控制在最安全的范围。认真、仔细的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耐心、细致的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在保护性医疗前提下,让患者对手术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从而提高患者对手术打击的承受力。
3.2 术后护理
3.2.1 心理支持 对本组2例发生谵妄且思维混乱的患者,反复给予疏导暗示方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