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易并发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的胃肠道病变,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6%~47%,在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中高达40%~80%,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加强胃肠道护理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组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9岁,平均40岁。经CT或手术证实:原发脑干损伤3例,脑挫裂伤8例,脑内血肿(包括合并脑挫裂伤)9例。20例均予早期留置胃管。

  1.2 结果 除2例因原发伤过重死亡外,其余均好转或痊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护理措施

  2.1.1 一般护理

  加强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遵医嘱胃粘膜保护剂的预防性应用。

  2.1.2 早期留置胃管,加强胃肠道营养供给是防治胃肠道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昏迷患者不能进食时,易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应在伤后3天内给予鼻饲,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是非常必要的,每日鼻饲6~8次,并将饮食温度维持在40°左右,定时更换鼻饲管,口腔护理每日2~3次(用盐水纱布清洁口腔)。

  2.2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及观察 注意排泄物的色、量、性质并及时采取措施;早期留置胃管,操作要轻柔,避免加重出血,在每次鼻饲后注意有无腹胀及呕吐,注意胃液颜色及血压脉搏的变化,如抽出胃液为血性或咖啡色,或出现腹泻、柏油便、血便时应考虑消化道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在治疗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的改变。本组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经胃管回抽胃液为血性,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经及时处理后3天内控制。

  2.3 留置胃管后各类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2.3.1 管道阻塞

  引起胃管阻塞的常见原因有药物或营养液粘附管壁所致。护理上我们采取的预防措施:持续喂养,及时冲洗营养管。本组病例由于护理得当,未出现管道阻塞。

  2.3.2 脱管

  本组患者发生脱管为3例,均由于患者烦躁时自行拔出。护理中适当固定躁动患者,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2.3.3 反流误吸

  一旦发生,可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后果极为严重。造成反流误吸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鼻胃管移位,胃潴留,人工气道等。临床护理中以预防为主;喂养时床头适当抬高30°;定时观察胃潴留量;胃管出口作标记,观察喂养中有无脱出;气管切开者,用带气囊套管,可预防反流,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刺激等。本组仅有1例出现轻微反流现象,因及时发现,有效处理,均未引起误吸及造成严重后果。

  2.3.4 鼻咽部溃疡

  因鼻胃管长期刺激造成。防治方法是选用孔径小,质软的胃管,两鼻孔交替插入,定期更换。本组护理得当,无1例发生。

  2.4 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及防治

  2.4.1 腹泻

  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62%。引起腹泻的原因较多,主要有药物性,细菌性,营养不良及营养液本身等,我们的护理体会是除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等一般护理外,不能简单地给予止泻或停止喂养,要积极寻找病因,对症处理。

  2.4.2 胃潴留

  主要因颅脑创伤后胃肠功能下降,长期卧床不活动;胃收缩力下降所致。

  本组出现胃潴留2例,护理上,我们在喂养前或连续输注中每隔4~6h抽取胃内残留量,大于100ml者提示胃潴留。应取半卧位倾斜,立即暂停喂养,给予胃负压引流,加用胃动力药,如吗丁啉,胃复安等。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概念问题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有关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诊断临床应用探讨
    颅脑损伤后血清垂体前叶激素甲状腺素水
    颅脑火器伤的急救措施
    249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策略分析
    重型脑外伤后脑积水24例
    脑通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中的应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变
    重型乙型肝炎肝内细胞间粘附分子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临
    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 附327例报告 
    颅脑外伤后脑梗塞的诊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