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例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
|
68例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 护理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各种劳动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多发伤病人逐步增多, 已成为医疗急诊中常见的急诊之一。多发伤常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而危及生命,其早期处理包括急救、复苏、专科护理等一系列措施,无论哪一个步骤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规范、快速、有效、安全的程序化急救护理至关重要,我院自2003年1月一2005年12月共收治多发伤病人68例,本文就其抢救护理措施及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68例,其中男56例,女12例,年龄14~6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3例,坠落伤5例,斗殴伤10例;其中钝器伤3例,锐器伤7例;开放性损伤45例,闭合性损伤23例;受伤部位以多发骨折、颅脑损伤、肝脾破裂、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五官损伤等为主;伤及部位器官达2处者39例,3处伤者23例,4处伤以上者6例。伤后未做任何处理,直接运送急诊科,所有病例均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快速评估伤情 配合医师尽快实施—问、二看、三测、四摸、五穿刺的五步检诊程序,及早明确诊断。
一问:问外伤史、外力的方向、受伤部位、伤后表现和初步处理。如患者不能主诉受伤情况,应尽可能询问目击者或陪送人员;二看:看面色、呼吸、结膜、瞳孔、伤部情况;三测:测血压,初步判断是否处于休克状态;四摸:检查脉搏、皮肤的温湿度、气管的位置、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有无异常活动;五穿刺:对疑有胸腹腔损伤应立即进行诊断性胸腹腔穿刺。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给氧 迅速处理呼吸通阻塞,取出口腔内活动性假牙、碎牙,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血液、痰液、呕吐物等,对舌后坠病人用手向前托起下颌,用舌钳把舌拉出来,将头转向一侧,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L/分,以提高组织血氧含量,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呼吸衰竭者,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潮气量维持在8~2lml/Kg,吸入4%混合氧,吸/呼为1:1.5。
2.3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 多发伤所致的休克主要病理变化是有效血容量不足,微循环障碍,要根据休克程度建立2~3条静脉通道,宜选用上腔静脉大血管,采用8~12G一次性输液器或16~20C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者行静脉切开术,以便快速输入大量液体,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头胸部损伤建立下肢静脉通路。腹腔脏器、骨盆及下肢损伤,宜选用上肢、颈外静脉为宜,以免输入的液体在损伤部位分流,加重损伤部位的充血水肿,而不能有效扩容,但对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如无休克征象,应限制入量。
2.4 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 创伤引起的活动性出血,可使病人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血液,正确处理控制出血量是早期急救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方法有: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主要血管,及时用加厚敷料加压包扎伤口,简单夹板固定,抬高伤肢,等病情稳定后进一步处理。
2.5 观察伤情变化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并根据伤情的不同,确定不同监测重点。如颅脑损伤者监测意识、瞳孔、血压变化,观察有无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胸部损伤者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变化,是否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一侧胸部膨隆、气管位置偏移、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症状;腹部外伤应着重监测血压变化,注意有无腹膜刺激征、局部隆起、呕吐、便意等症状。骨盆及四肢骨折监测血压变化,预防休克的发生。
2.6 置管 留置尿管、胃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对伴血气胸者及时配合医生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是否有进行性血胸存在。
2.7 安全护送,严格交接班 待病人病情稍稳定后,迅速转送有关科室,做好有关科室的交接班,不能因交班不清而延误病情。如上止带的患者,除了该肢体有明显标志及注明上止血带的具体时间外,仍需与有关科室严格交接班,以免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起引肢体坏死。
2.8 心理护理 病人面对突发的意外人身伤害毫无思想准备,其心理反应通常表现为惊恐、愤怒、焦虑、压抑。此时护士要让病人感觉到他在医院不是孤立无援的,大家都在帮助他、支持他,并用非语言交流手段,如轻握一下[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肺结核咯血的治疗与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健康指导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