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结核咯血的治疗与护理 |
|
肺结核咯血的治疗与护理
咯血是肺结核的严重并发症,且往往加重肺结核的病情,甚至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结核发病率的上升,肺结核咯血亦随之增加。据统计,肺结核已经成为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而近年来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肺结核大咯血是肺科的急症之一,病情危急来势凶猛,随时威胁患者的生命。咯血诱因有结核病灶较大合并感染,繁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阳光曝晒。因此做好肺结核咯血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是我院自2003年2月~2004年2月收治肺结核咯血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30岁以下者4例,30~59岁者4例,60岁以上者12例;肺结核病程1年以内者5例,1~5年10例,5年以上者5例。24h咯血量<100ml者(少量)4例,100~500ml者(中量)13例,>500ml者(大量)3例。
2 治疗与护理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方法 入院后立即给予垂体后叶素20~30U加6-氨基己酸8g静滴,每日1次,安络血10ml肌注每日2次,对中大量咯血者给予垂体后叶素以0.1~0.2u/min的速度持续静滴24~48h,同时加用立止血1KU静滴,1KU肌注每日1次。于晚上加6-氨基己酸4g,静推1次。用垂体后叶素48h无效者改用2%普鲁卡因4~6ml静滴,其他药品仍按上述方法应用,所有患者均加服云南白药或三七粉等中药制剂,在使用止血剂的同时,强化抗痨抗炎及对症处理。抗痨初治患者首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复治患者可选用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吡嗪酰胺、氧氟沙星等,7天为1个疗程。
2.1.2 垂体后叶素是一种血管收缩剂,内含催产素和加压素,直接兴奋平滑肌,使小动脉、肺血管收缩,从而减少肺循环血量并促进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而止血[1],是治疗大咯血最有效的止血药。6-氨基己酸能抑制纤维蛋白酶原的激活因子,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立止血是由巴西蛇的毒液经过分离和提纯的凝血酶,具有止血快、疗效高的特点。普鲁卡因兴奋迷走神经、扩张外围血管、降低肺循环压力、减少肺循环血量,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垂体后叶素与6-氨基己酸联用即使肺小动脉收缩又抵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使血小板凝集更快形成血栓,使止血作用加强[2]。垂体后叶素与普鲁卡因联用使周围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加之肺小动脉收缩,这样既减少了肺循环血量也降低了肺循环的压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3]。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起到协同作用,增强了止血效果[4]。
2.2 护理要点
2.2.1 评估病人咯血的量、颜色、性质及出血的速度,以及病人对咯血症状的认识程度。
2.2.2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往往能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必要时遵医嘱选用小量镇静剂、止咳剂。但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要慎用强镇咳药,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和呼吸中枢,使血块不能咳出而发生窒息。
2.2.3 指导病人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交谈,避免搬动病人,以减少肺活动度。大量咯血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尽量将血轻轻咯出。或取患侧卧位,以减少患侧活动度,防止病灶向健侧扩散,同时有利于健侧肺的通气功能。
2.2.4 大量咯血者暂禁食,向患者解释咯血时绝对不能屏气,以免诱发喉头痉挛,血液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导致窒息。小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多饮水。多食含纤维素食物,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腹压增大而引起再度咯血。根据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酌情给予输血,补充血容量。但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肺循环压力增高,再次引起血管破裂而咯血。
2.2.5 及时为病人漱口,擦净血迹,保持口腔清洁、舒适,防止口腔异味刺激、引起再度咯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窒息征象,应立即取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以便血块排出,并尽快用吸引器吸出或用手指裹上纱布清除口、咽、喉、鼻部血块,必要时用张口器后将舌牵出,消除积血。密[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论儿童心理与儿科心理护理措施 下一个医学论文: 68例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