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护理专干实施护理行政管理的方法及体会 |
|
区县护理专干实施护理行政管理的方法及体会
摘要 区县护理专干是我国护理组织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作面向基层,为基层医院提供全面护理行政管理。基层医院护理现状:护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量大,任务重,医护发展不平衡;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低、进修学习机会少,知识无法更新,工作能力有限。为此,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症施策,当好“调研员”;成立护理质控中心,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当好“监督员”;为引导基层医院护理质量上台阶、上档次,组织各种创建及竞赛活动,为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当好“引导员”。体会:摸清基层医院护理现状,制定有效护理管理政策,是做好护理管理的前提;管理措施到位、监督有力是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好学习交流平台,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手段,也是争取社会各界及医院管理者关心支持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护理 管理 体会
1 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现状
1.1 经济条件差,护理管理体制不健全 基层医院地处县乡,其经济、环境条件大都较差,为减少人力成本,护理管理体制往往不健全,科主任负责制、护士长兼职、参与值夜班等使护理无独立的管理体系。甚至有的镇卫生院根本没有正式在编护士,由一些非护理专业的非注册护士来承担护理工作,无护理管理工作,能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便行了,在护理投入上更是能省则省,能节约则节约,护理管理难以实施,护理质量难以提高。
1.2 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医护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基层医院担负着2/3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面向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其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人员素质有待尽快提高。但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护士主动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护士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近年,基层医院发展很快,但医护发展平衡,重视医技人才的引入,忽略护理队伍的建设,把护理当成可有可无的专业,重医轻护的观念根深蒂固,护理人员床护比低于城市中的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比更是相差甚远,有的床护比仅为
1∶0.2。
1.3 学历层次低,进修学习不被重视,技能提高缓慢 由于环境与历史原因,基层医院难留优秀人才,无学历、无职称的护理人员占一定的比例,区一级的医院中,护理专科、本科生也是寥寥无几。由于护士的劳动价值不能在短期得到体现,与三级医院相比,基层医院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观念无法更新,新知识无法掌握,观察病情发现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业务技能提高缓慢。遇抢救大批急、危、重病人时操作技术不过硬,根本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高的护理服务需求。
2 实施护理行政管理的方法
2.1 改变工作作风及方法,当好“调研员” 为制定切合实际的我区护理工作政策,需改变工作作风及方法,更新管理理念,在提出管理要求之前,先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医院护理管理问题所在,当好一名“调研员”。为此每月抽空,分片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针对我区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现状,每年制定《护理工作意见》,提出“健全护理管理体制”、“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培养人才,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及“关心和尊重护士”的管理要点。从政策上要求医院重视护理工作,护士要与医疗同时进修培养,同步得到发展。
2.2 健全护理质控管理机制,当好“监督员” 为使护理管理措施得以有效贯彻执行。健全了护理质控管理机制,当好一名“监督员”。一方面是成立区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了护理管理质控标准,将护理组织建设、护理人力资源配备、护理人才培养等纳入重点考核内容,对全区护理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将护理管理纳入全系统综合目标考核,与基层医院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底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在医政工作会上公布,实行奖惩逗硬。三是对所管辖医疗机构在扩建病区及床位时,严格审核护士编制。
2.3 以活动为载体,当好“引导员” 以活动的方式,引导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上台阶、上档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管理方法。为此,我区组织开展了多项创建及竞赛活动。制定了我区《星级护理站评审管理办法》,对申报、评审、组织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规定必须成功创建区级“星级护理站”才有资格申报创建市级“星级护理站[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强化护理告知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提高护理质量 预防医疗纠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