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新生儿应用呼吸机的护理体会


 新生儿应用呼吸机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是一组特殊人群,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独立生存,但是各个功能器官发育都还不成熟,所以易患病。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对患儿的治疗除了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保暖外,呼吸机治疗是重要必须的手段。本文着重介绍对应用呼吸机治疗患儿护理的做法和体会。 1  气管插管的配合 1.1  插管时护士做好医生的助手,至少有两名护士分工协作,复苏囊加压给氧同时使病儿仰卧位,肩背部垫高,头低位,口腔中痰多影响插管时,立即给予吸痰,协助医生插管。 1.2  插管后,保持好插管位置并加压给氧,观察胸廓起伏情况,听两肺呼吸音是否相同,然后协助医生用碟型胶布固定好气管插管,打开呼吸机待医生调好参数接于患儿。 2  病情观察及护理 2.1  患儿应用呼吸机时注意观察  胸廓起伏大小是否对称,患儿神志、面色、周围循环,如患儿有紫绀、烦躁、出汗、摇头等变化时,应注意呼吸道是否有痰阻塞或呼吸机发生故障,需及时处理。观察患儿有无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否则应及时调整。注意避免脱管、堵管及气胸的发生,躁动者应及时应用镇静剂。 2.2  气管内吸痰的护理  吸痰前先用100%氧予以通气4~5次或先加大氧流量一分钟,操作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插入气管,吸痰管选择软硬适度,外径为内径的1/2,快速开闭负压吸引器,作间歇性吸引,可减轻对气管组织创伤,抽出吸痰管时左右捻转,慢慢向上提出导管,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0秒。原则是:“准确、快速、无菌、无损伤”。若痰液过多需多次吸引,在间歇期用复苏囊替病人通气4~5次后,再作吸引,这样可避免病人缺氧。根据气管感染菌种选用气管内滴药,根据痰粘稠程度及痰量选择吸痰和滴药次数,每次往气管内滴药时应使患儿侧卧,在呼气末吸气初滴药、吸痰时还注意观察痰量、颜色、粘稠度并报告医生,吸痰后摆好患儿体位,防止气管内插管意外脱出。 2.3  防止交叉感染 2.3.1  谢绝探视,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应尽量不接触患儿。 2.3.2   医护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换专用拖鞋进入室内,外来会诊人员应穿上隔离衣。 2.3.3  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地面、桌椅等每日用1:200清洗消毒液擦拭。 2.3.4  呼吸机管道、吸痰管及吸痰罐,无菌盒等24小时更换1次,用后消毒。 2.3.5  气管内滴药最好现用现配,放入无菌盒中不能超过24小时。 2.3.6  口腔护理  气管插管患儿每日用生理盐水做2次口腔护理,必要时给予制霉菌素每日涂2~3次。 2.4  一般护理  注意远红外线治疗台的温度调节在患儿体温维持于36~37℃之间。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感染,每4小时翻身,随时更换湿污的衣物,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双眼,必要时用红霉素眼药水点眼每日2~3次。注意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根据患儿血糖调节输液速度及糖的浓度。 3  停用呼吸机拔管的护理  患儿病情改善循环功能稳定,自主呼吸良好,用氧浓度在30~50%,PaO2>6.67~8KPa,可遵医嘱给予适量的地塞米松和阿托品,1小时左右在负压吸引下拔出气管插管。拔管前备好吸氧吸痰装置,抢救用药及再插管用物。拔管后注意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常规给予雾化吸入,拍背吸痰。清洗用物,消毒备用。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一例父源染色体有两种新生5p缺失的患者
    新生化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剖宫产术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对新生儿窒息
    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疗效
    细胞生长肽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红臀与局部霉菌感染关系的临床观
    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对羊水 度污染新生儿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神经生长因子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左旋硝基精氨酸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660例壮族新生儿红细胞酶缺乏症及地中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七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