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避免护理纠纷 |
|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避免护理纠纷
摘要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本人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护理人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劳动纪律,才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自我保护意识 护患纠纷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日益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一旦发生护理纠纷,不仅给患者家属带来痛苦,给其家庭造成不幸和经济负担;也会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影响工作;同时,也会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医院在社会上的声誉。因此,除了及时解决和处理了护理纠纷,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护理纠纷的防范。
1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改变过去那种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一切为病人的着想,把患者当作亲人,尊重患者的权力,事事考虑周全。上班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病人获得安全感、信赖感。因此,每个护理人员要求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敬、严慎查对、不得有误,无论白天或夜晚,有人监督或无人监督,工作态度更始终如一,尽心尽责,认真自觉地对待每项护理操作,处理好病人从进入病房到出院诊疗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1]。
2 改善服务态度,实行“人性化”服务 服务态度不好,解答问题态度生硬,均可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服务态度引起的护理纠纷占相当大的比例,服务态度常常与医疗行为无直接关系。但是,由此引起的纠纷相当多。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自尊,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作为患者或家属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候,求助于医院,从心理上渴望医务人员对他重视、给他帮助,这时护理人员如果不能体谅患者,态度不好,那么对患者心理是一种极大的刺激,引起患者或家属的反感。因此,会对护理人员产生种种疑虑和偏见。一旦病人病情有变化,都会与服务态度不好相提并论,产生纠纷。因此,每一个护理人员要注意说话态度,注意尊重病人,对病人的回答解释要细心,不要敷衍了事、不要居高临下、不要对患者冷漠,与病人交谈时,一般不用病人不太懂的医学术语,介绍病情时不能用“没事”“不可能”“一定会”等过于肯定的话,为患者提供的信息力求准确,同时与医生保持一致,避免随意性发言[2]
3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3],护士应强化法制观念,明确有关法规所规定自己的权力及义务,知法、懂法、明确患者享有医疗权、自主权、隐私权、保密权等。因此,护士在进行护理活动时,时时处处尊重病人的权力,时时刻刻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切活动都要按照规章制度和法律程序运作,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杜绝护理侵权行为;认真写好护理病案;以备事后有据可查,护士应妥善保存好举证到置中的证据,时刻牢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法律的严重性。
4 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具备足够的知识应付突发情况。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欠佳是酿成护患纠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一年轻护士面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技术不过硬,吊针扎不上,患者因不能及时输血、输液而死亡,造成家属的投诉。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在工作中要多学多问、虚心请教,掌握更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忙而不乱,具备足够的知识应付必须由自己单独应付的局面。
5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老前辈用血的教训总结制定而成的[4]我们广大护理人员一定要牢记心中,认真执行,如违反查对制度,导致打错针、发错药等。护士在进行每项护理操作时,要做到有章可循,要切记“5不可”①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②不可存有丝毫的侥幸心理;③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三查七对要字字查清;④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⑤不可忽视操作中的情况观察。由于遵循“5不可”曾多次防范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6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以免贻误抢救病人 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抢救病人时需分秒必争,任何原因担误了抢救病人的时机,将会造成护患双方的损害[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舒适护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提高疗区护士长素质 当好学科带头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