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
|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通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重建血流通道,改善心肌供血,以消除症状,延长寿命。本病常具有突变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且往往来势凶险,使患者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加上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等因素使患者具有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如抑郁、焦虑、悲伤、烦躁、猜疑、丧失自尊等负性心理特征。不良情绪反应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使病情恶化[1]。因此,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在疾病状态下保持应有的健康状态,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现将我科自2004年3月~2005年3月加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1例均为我科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经内科治疗无效,适合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男62例,女19例,48~69岁,无文化3人,小学文化程度8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70人。
1.2 方法 自患者入院开始,根据精神及心理状况,不同的性格、文化程度及病情进展不同等诸多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准确地判断和把握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地心理护理,以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
1.3 结果 围手术期的死亡率由2003年的8%降至5%,住院天数由16.8d降至12.1d,患者满意度由96.5%提高至99.1%。对本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由68%提高至90.8%。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术前心理护理措施
2.1.1 从言行上、情感上亲近病人,使其对护士产生一定的信任,解释冠心病相关知识,使患者获得心脏知识的同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法。
2.1.2 耐心得体的向患者解释术前应注意的事项,如请病人戒烟。解释手术过程,术后置各种引流管、导尿管、气管插管、各种监测压管、呼吸机、监护仪等的意义与配合方法。
2.1.3 带病人到监护室参观,了解各种仪器使用时发出的声音,使其相信术后会得到良好的监护,以减少焦虑、恐惧心理。
2.1.4 充分尊重患者的疾病知情同意权,并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2.1.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处理患者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充分地休息对冠心病患者非常关键。
2.1.6 安排有经验的护士与患者谈其关注的话题,对病情进行选择性的解释,使之对疾病的病因、进展及预后有所了解。树立正确的认识,解除顾虑[3],并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建立融洽的信任关系,减轻心理压力、减少负性情绪的影响。
2.1.7 冠心病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其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饱餐、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等。充分向患者解释取得积极配合,避免不利因素的发生。
2.1.8 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解释其提出的问题 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安慰、指导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1.9 向患者介绍我院的医疗水平,主管医生的技术专长及手术成功病例,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
2.1.10 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其共同配合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
2.2 术后心理护理措施
2.2.1 患者清醒后,即向病人耐心解释告诉其手术成功完成,现已安返监护室,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能康复。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手术后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2.2.2 术后因置多根管道、手术创伤、疼痛等原因,使患者自理受限,加重心理负担,主动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各项操作应动作娴熟敏捷,避免过度刺激,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2.2.3 应用支持—表达式[4]行心理治疗 对患者术后情绪低落及时给予劝导和鼓励。尊重患者的人格,相信其主诉,确认其痛苦,鼓励表达消极情绪;解释减轻术后疼痛等不适的方法,嘱其充分休息、睡眠、转移注意力。
2.2.4 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 帮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为其创造清洁、优美的住院环境。转出监护室后,在病情允许、保证休息的情况下鼓励亲人、朋友多陪伴,减少孤独感。使患者受到正性影响,介绍康复出[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心理护理在小儿硬膜外穿刺中的作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舒适护理在肿瘤内科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