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 |
|
社区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
摘要 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对39例神志清楚偏瘫病人进行家庭健康指导半年,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心理护理、语言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及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后偏瘫病人的ADL、SF—36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家庭康复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病人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偏瘫病人的康复。
关键词 偏瘫 康复护理
偏瘫不仅常见于脑血管意外,也见于头部外伤和脑外科手术后遗症。此外,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发生偏瘫。偏瘫病人的主要表现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肌群间协调紊乱,出现异常的反射活动。联合反应和紧张性反射等脊髓水平的原始的运动行式[1]。偏瘫发生后,绝大部分病人是在医院内进行诊疗,康复训练及护理,当进入恢复期后,由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因而病人是在家中由家人照顾度过的。为此我们将2005年6月~2006年1月间,39例偏瘫患者,建立系统、有效的家庭健康指导方案,现将该指导方法实施及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老干病房住院病人。入组标准:①神志清楚;②病情稳定;③接受常规药物治疗;④患者及家属合作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5~83岁,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学6例、初中7例、高中及以上23例。
2 方法
2.1 家庭健康指导
2.1.1 心理康复
2.1.1.1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
2.1.1.2 根据病人的个性特点,对病人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心理护理知识室教,同时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特征,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加以开导。
2.1.1.3 调动病人家庭成员的积极性,给予病人充分的关注和理解,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轻其心理压力。
2.1.1.4 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社会活动,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看报、听广播,选择性看一些娱乐性电视,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和不良情绪,唤起对生活的信心,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自身的存在价值。
2.1.2 肢体功能训练 原则是:早期进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宜、劳逸结合。
2.1.2.1 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 按摩患侧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被动做关节的运动,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可防止关节的僵硬及肌肉的萎缩。
2.1.2.2 患侧肢体的主动运动 先做瘫痪肌的假想运动,然后做助力运动,进而做主动运动。
2.1.2.3 平衡训练 包括站立准备活动——扶持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
2.1.2.4 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是偏瘫患者维持整体健康,争取生活自理的关键。包括站力——扶持步行——扶仗步行——徒手步行。上下台阶训练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并纠正划圈步态。
2.1.2.5 上肢及手动训练 首先是肩关节训练;上举手臂,摸前额;肘关节训练;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训练;多做背伸、侧偏移活动;掌指、指关节训练;对掌、对指抓拳释拳等;手的灵活性、协调性、精细动作训练:拍球、投球、接球,用匙、用筷、写字等。
2.1.3 生理自理能力训练 选择病人熟悉的与日常生活方式密切联系的内容。如进食、排泄、穿衣、洗漱、沐浴、入厕、家务劳动训练等,每日活动安排从简单到复杂。
2.1.4 语言训练及自我用脑训练 对语言交流障碍者进行训练,让病人主动发音。训练时从简单到复杂,可面对镜子练习,并配合听录音;接着是针对日常生活与环境中接触物体的名称,例如:筷子、碗、毛巾、肥皂等等,逐一练习,然后将名称与实物,与文字联系起来进行训练,然后再看书、写字与读出名称。也可让患者唱熟悉的歌曲,在自由不受拘束的气氛中谈论其感兴趣的事物等。
中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记忆障碍极其造成中风性病,中风患者在进行自我用脑训练时,首先要改变思维方法和方式。由于人的脑神经细胞功能迥异,不同的活动由相应的脑细胞去调节。[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问题分析和护理对策 下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病人自我应用胰岛素的社区护理指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