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例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
|
5例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道、胃十二肠及胆道、胰腺及肝脏疾病、出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常起病急、病情危重,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我科自2005年7月至10月共收治此类病人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3岁至45岁,平均年龄34岁。致病原因:1例因胆囊炎引起溃疡出血;1例因应激性病变而引起溃疡出血;3例因饮食不规律,由胃炎、十二指肠炎及溃疡引起出血。其中出血量500ml至1500ml有3例,50ml至100ml有2例,均伴有呕血、黑便,多为鲜红色或暗紫色血块,2例伴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血色素5.7g/L~6.8g/L。
1.2 治疗方法 所有治疗均采用内科治疗,迅速建立两路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吸氧、输血、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应用止血药、制酸药、补充水份及电解质平衡液,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内镜止血、给予饮食治疗。
2 病情观察
2.1 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脉搏、血压一次,使用心电监护仪;观察神志、末稍循环、尿量的变化,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有头晕、心悸出冷汗等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记录。
2.2 出血量的判断 大便潜血(+),至少出血5ml;一次黑便:至少出血50ml;呕血:出血至少250ml;发生失血性休克:在数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
2.3 休克指数 每分钟脉率/收缩压:0.5~0.7,如>1出血量占血容量30~50%;<1出血量占血容量20%。收缩压<gOmmHg,出血量在1500ml以上;休克指数若为1时,出血量约1000ml;2时出血量约2000ml。出血量400ml,血色素降低1g。
2.4 继续出血征象 呕血、便血次数增多,大便质稀薄,血色更为鲜红,伴肠鸣音亢进,有时出现腹痛;足够血容量补充后BP.P、cvp未见改善,或者改善后又恶化。
2.5 出血停止的表现 病人呕血、便血停止,排便次数减少,大便由鲜红转为暗红或柏油样便,或几日无便;血压、脉搏稳定在正常范围。
2.6 血容量补足的表现 口渴消失,颈静脉充盈,脉搏有力<120次/分,或接近正常,脉压差>30mmHg。尿量增加,皮肤温暖,cvp恢复正常。
3 护理
3.1 饮食护理能起到保证供给营养,辅助治疗和防止并发症的作用,出血活动期禁食,出血停止后1~2天给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流质,水温不宜过热。以后改为半流质饮食、软食,最好喝牛奶、豆浆、鸡蛋汤之类的食物,即富于营养,又能中和胃酸,亦可吃一些稀饭、挂面、豆浆汤、馒头等,养成定时进食的良好习惯,饮食多加咀嚼,避免急食,发作期间少量多餐,每餐间不加零食,限制酸辣、生冷、粗硬、油炸、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过饥。当季节转变期间,温度骤减更应注意。
3.2 精神护理 在患者出血时要安排专人护理,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安慰工作。病室环境要舒适、安静,使病人精神愉快。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防止诱发或加重溃疡病发生,因此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减少出血,促进止血,使大脑皮层恢复正常,促进溃疡病愈合。
3.3 急性出血期应卧床休息,必要时抬高下肢 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血吸入气道。出血停止后应给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污染被服应随时更换,以避免不良刺激。大出血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注意保暖。
4 健康宣教
4.1 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对[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从1215份临时输液患者满意度调查谈急诊护理工作改进措施 下一个医学论文: 深圳市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认知需求调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