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
|
浅谈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人们发现输液除了因感染细菌,引起热原反应外,还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非代谢的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为1~15um,大的直径可达50~300um,如纤维毛、滑石粉粒,玻璃屑、橡皮粒、药物结晶等。微粒造成的危害,已正式列入护理教材,而临床护理人员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介绍一下微粒潜在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1 危害
1.1 炎症反应 静脉输液微粒可引起静脉炎。曾有一位阑尾切除的病人,静滴先锋时,12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静脉炎。更换输液装置,14小时后又出现急性静脉炎,在输液管末端加输液终端滤器后静注6小时无变化,除出终端滤器后4小时内又出现静脉炎,再用终端滤器连续24小时未见静脉炎的发生。因抗生素制剂中含有大量药物微细结晶,这些微粒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1.2 肉芽肿 主要发生在肺脏,其次也可发生在心、肝、脾、肾等脏器,少量的肉芽肿对机体影响不大,但是大量的可影响这些重要脏器的功能,甚至威胁到生命。据报道,在110例患肺血管肉芽肿的小儿尸检中,发现10例是由纤维造成的。他们的共性是生前都曾大量静脉输液。纤维经输液进入肺毛细血管,引起巨噬,细胞增殖而出现肉芽肿。有人用每毫升含2.5毫克平均直径为20.5um的纤维微粒的盐水溶液,通过小白鼠静脉给药,17周后,所有给药动物的肺部组织切片均发现含纤维的肉芽肿,在两个肾组织药片及心、肝内也发现了纤维微粒,脾脏中未发现,由此可判断肉芽肿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人们认为只有大于5um的微粒才能阻塞毛细血管,因为人体最小的微毛细血管直径为7um左右。微粒的危害不仅取决于其大小,还取决于形态、化学性质及堵塞血管的部位,纤维微粒主要受害部位是肺脏。
1.3 栓塞 大于微毛细血管的微粒可引起栓塞。肺动脉毛细血管末梢直径为7~15um,大于此直径的微粒可被滞留,由于栓塞影响正常代谢直径,导致细胞损害或组织坏死。有报道因棉花纤维引起的脑血管梗塞症。对曾做过颈动脉血管造影的死者的脑、脊髓等组织镜检时,发现有10例因棉花纤维引起的损伤。8例有血栓,5例在软脑脒小动脉内,枕叶小动脉内和中脑外周部分布有微粒异物。
1.4 肿瘤 从动物实验发现,给大白鼠注射含有各种石棉纤维的注射液。注射部位及沿引流的淋巴管可发生肿瘤,胸脒和腹脒出现间皮瘤。
2 预防
2.1 制剂生产方面 把好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改善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选用优质原材料,采用先进工艺,严格执行制剂操作规程等,最大限度地排除液体中的微粒。2.2 临床操作文面
2.2.1 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减少污染的机会。
2.2.2 输液前认真检查液体的质量,注意其透明度、有效期及溶液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瓶签字迹是否清晰等。
2.2.3 净化治疗室空气,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超净工作台,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输液前的配制及药物的添加。
2.2.4 输液器通气管末端放置空气滤脒,以阻滞空气中的微粒,进入溶液内。输液管末端使用终端滤器。以截留溶液中的微粒和异物进入血液循环。
2.2.5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遵守操作规程,药物应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
上一个医学论文: 儿童牙病治疗的心理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儿童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