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牙病治疗的心理护理 |
|
儿童牙病治疗的心理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龋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人群中约为80%,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患牙病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据调查资料显示,儿童乳牙患龋率约为70%左右。因此儿童牙病治疗已成为口腔科的主要工作之一。
本人根据在口腔科十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儿童牙病在治疗时的心理反应进行了初浅分析,凭其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取得儿童的配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有一定意义。
1 儿童的心理反应
1.1 恐惧反应 患儿就诊时的主要心理反应表现出高度紧张,恐惧不安,并出现精神不快哭闹挣扎等不配合治疗的现象,为了减少儿童因恐惧而产生哭闹和拒绝治疗等不合作行为,此时护理心理学的运用就显得十分需要。
因恐惧紧张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原因一,在日常生活中,每当儿童哭闹,不听话时,常听大人们说“不听话就给你打针”等话语恐吓孩子,所以当孩子去医院就诊时,见到身穿白衣帽的医护人员,就会变得紧张和恐惧不安。
原因二,牙病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牙病治疗不能一次完成,如果患儿在第一次治疗时就感觉到了疼痛,那么在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治疗时就会遭到拒绝,不能配合治疗。
原因三,初次看牙病的儿童,并没有尝到疼痛的滋味,好奇心使儿童并无多少恐惧情绪,但是当看到父母惶恐不安的神态,或看到听到医疗器械的响声时,儿童恐惧紧张的心理反应便由此而产生。
1.2 疼痛反应 由于儿童恐惧紧张,焦虑不安的心理变化,促使儿童的痛觉过敏,痛阈下降。如果此时医护人员无耐心,语言粗鲁过激动作生硬,则更易使疼痛加重。
1.3 焦虑反应 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育还不成熟,而且大部分儿童都是在父母的逼迫下就诊于口腔科。孩子内心恐惧焦虑,并希望能延缓治疗或逃避治疗。其焦虑心理表现为多汗,神情紧张、烦躁不安等反应。
1.4 抗挣反应 根据儿童不同性格,常表现为冲动性抗挣和被动性抗挣。有的儿童常哭闹不休,不听劝告拒绝治疗,有的则不哭不闹,可执意不从。
2 心理护理措施 儿童口腔接诊是一门关系到医学、心理学、美学的艺术,与儿童建立亲切、信赖的和谐关系,是消除不良心理的关键。儿童选医生是看人好不好,对他的态度凶不凶,治牙的时候痛不痛。所以当患儿来到诊室时,应根据其表情动作,来判断其心理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2.1 松驰法 一些年龄小的患儿,可允许在父母的陪同下完成治疗。医护人员要用儿童易接受的语言,将复杂的治疗生动化、形象化。例如说:“你的牙齿里有小虫子,虫子取出来,牙就不痛了”“给牙齿洗澡”等形象化语言,也可让患儿摸一下器械,以缓解其恐惧防卫心理,如患儿有动心之意,就可以说给他先试一下,也可将牙钻伸入口腔不实施操作,如觉得可行在继续治疗。
2.2 诱导法 对一些年龄稍大,性格内向倔犟的儿童,医护人员就要主动与其亲切交谈,语气要亲切温和,态度要和蔼,要问清他拒绝治疗的原因,诱导他把不安的想法说出来,多给予称赞鼓励的话语,利用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战胜恐惧。
2.3 说教法 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儿童,由于其心理发育日趋成熟,已有自己的个性,且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和忍耐力。因此用一些关心的语言说明他接受的治疗是必须的,并对其给予的合作加以赞扬。治疗中还应给以保证,以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激发儿童勇敢逞英雄的心理,使患儿在鼓励和表扬中顺利完成治疗。
上一个医学论文: 群体性钩吻中毒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