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后病人的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
术后病人的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痛觉与其他普通感觉不同,是机体受到各种伤害刺激后产生的主观感受,且无客观的定性定量标准。疼痛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一些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术后病人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这种疼痛与手术创伤的大小、侵袭内脏器官的强度以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有紧密关系。护士充分了解病人术后疼痛原因及镇痛方法,有助于应用正确的护理对策,从而减少术后疼痛对病人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病人康复。
1 术后疼痛的类型
1.1 切口创伤疼痛 开胸和开腹手术后及切口创伤程度稍大一些的肾脏手术都可造成很强的切口创伤痛。因手术切口离横膈太近,虽然术后患者处于安静休息的状态,但由于持续的呼吸运动,牵拉切口创伤引起切口痛。这种疼痛的特点是切口离横膈愈近愈受呼吸运动的影响,疼痛也愈强。尤其是深呼吸、咳嗽及翻身时切口创伤受到大幅度牵引而产生更强烈的疼痛。
1.2 躯体深部疼痛 股骨关节置换术或再建术后,常因脊髓反射造成的大腿股四头肌等深部肌肉的痉挛性收缩,可引起强烈的疼痛,挛缩性疼痛常与切口创伤痛同时发作,疼痛频繁发作时难以忍受,脊柱、其它大关节及直肠术后可发生此类疼痛。
1.3 内脏疼痛 手术过程中,内脏器官的伤害性感受器对平滑肌痉挛、缺血、内脏牵拉、炎症产生反应,结果使胃肠道运动被反射性地抑制了,由这种反射性抑制造成的疼痛称手术后内脏痛。内脏痛的定位不明确,呈给散性。由于内脏神经和躯体神经的传入纤细在脊髓水平汇合,因此内脏痛可引起相应皮肤的牵涉痛。
1.4 外伤性肢体疼痛 急性创伤后的疼痛源于外周伤害性感受器被激活,形成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多见于四肢外伤伴肌腱或血管损伤、骨折等,疼痛分为厚发性和继发性,厚发性痛觉产生在损伤组织局部,而继发性痛觉产生于损伤组织周围未受损伤的皮肤。还有一较为特殊的疼痛是截肢术后的幻肢疼痛。
1.5 患者术后心因性疼痛,患者术前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术后疼痛可增强,术后的心理性疼痛主要由恐惧感、异常细心、孤立无助感等因素造成。
[TPb1.tif,BP]
2 护理对策 护士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及时、恰当的处理,进行有效的镇痛,能够降低疼痛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提高病人舒适度及满意度,主要方法如下:
2.1 创造整洁、舒适、安静的环境 病房保持安静、整洁、尽可能降低一切噪声。白天可用窗帘防止光线照射,夜晚尽可能关灯或开地灯。如用手电筒不能直接照射病人的头部,应用墙壁反射光观察。根据病情、气温调节病房温度,使病人能在舒适的环境下安心休养[1]。
2.2 保持舒适的体位 头面部、腹部手术后病人可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增加床垫的柔软度及厚度,减轻压迫,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与病人仅做占5~10min心要谈话,可使病人的镇痛效果持续28h[2]。关心、体贴病人,待其热情、和蔼,尊重其人格,耐心听取病人主诉。理解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如哭泣、呻吟等,确认其痛苦、有的放矢天地解除病人困扰。使其情绪稳定、坚定信心,消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减轻紧张与焦虑。使病人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状态。
2.4 创造良好的氛围,请性格开朗、乐观的病人在病室中与其[LL]他病人交流,谈彼此的手术感受和经验,相互鼓励和照顾,消除对手术的疑虑。
2.5 采取特殊护理干预 在不影响其他病人休息的情况下进行。在病人主诉疼痛或评估后实施干预。干预前向病人说明此类方法的作用,让其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①分散或转移注意力,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读小说。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如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等。②幽默。有意给病人讲笑话、看相声、幽默杂志等。
2.6 健康教育 多数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焦虑、紧张、恐惧与疾病知识缺乏有关,术后的功能锻炼和自我护理也需一定的健康知识。所以有效的健康教育可纠正病人的心理,减轻术后疼痛预防术后并发症。可采取护士个别指导、观看录像、应用健康图片,手册等措施健康教育[3]。
2.7 应用术后镇痛药物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根据医嘱可采取不同途径予以镇痛药物,如全身用药、口服、静脉、肌肉、皮下注射给药、硬膜外给药、直肠给药等[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产后出血22例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酒精洗头法的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