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脉造影术后发生阿斯综合征1例抢救护理体会 |
|
冠脉造影术后发生阿斯综合征1例抢救护理体会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随着医学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征,已从最初的简单局限性病变和稳定型心绞痛发展到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和临床高危冠心病[1]。我院对1例心衰患者实施冠脉造影后突发阿斯综合征的病例进行了成功的抢救,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七十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2006年2月6日出现活动后气促,上三层楼梯感呼吸困难,夜间平卧入睡欠佳,以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Ⅳ级收治入院。
入院时体温36℃,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mmHg,神志清楚。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A2>P2,心尖部可闻及Ⅱ/6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左束支传导阻滞,考虑心梗后致心衰,故拟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术。
2 术中操作 2月8日11Am,患者在介入中心行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及冠脉造影+左室造影术,患者平卧,常规消毒、铺巾、局麻,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置入6F动脉鞘管,给予肝素3000u,分别插入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见右冠完全闭塞,左、右冠脉均有明显钙化。
3 术后抢救与护理 2月8日5Pm,患者返回病房,心电监护示房颤,心率150次/min,5:30Pm突发室颤,予非同步电除颤200J一次后,转复,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性早搏,后静脉泵入胺碘铜,患者逐渐稳定。
3.1 有效评价病情,配备充足的抢救器械 患者因冠脉病变严重,严重三支病变,右冠完全闭塞,术中已出现过短阵室速,术后加强监护非常重要。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床旁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中心吸痰,中心供氧,抢救车等用物。由护理人员实行专人特护制,心电监护始终伴随左右。
3.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心率,心律变化 对此例高危病人严密观察心律失常情况,术中及时记录冠状动脉压力曲线,监测心率、心律、氧饱和度等数据变化,术后即刻行12导联心电图,观察ST段有否抬高、压低,及时向医生汇报。
3.3 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对一名心衰患者而言,出量与入量的严格控制与平衡是极为重要的,其意义甚至可以等同于治疗方案。对于心衰病人,进食、饮水应该固定统一刻度的量杯,小便与大便也应该配备专用的容器,确保每班交接班人员在估量过程中不发生误差。
3.4 心理护理 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一名老年患者,特别是经历了“死去”又“活来”的心脏病患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患者对曾经的濒死心有余悸,对电除颤的那一瞬间记忆犹新,疾病造成的身体损害,除颤后是否有后遗症,以及对预后的担心,都影响着他心脏的休息。我们针对这些情况,配合医生及家属一起做患者的思想工作,告知有关心衰的知识,除颤后的药物保护及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责任护士主动深入病房,将心脏的解剖图谱,冠脉介入的宣教资料等送到患者手中,给予解释、安慰,渐渐使患者消除了心理障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树立了与慢性病斗争的信心。同时鼓励其长期服药,随时与我们保持联系。
4 讨论 冠脉造影现阶段已经成为一项非常普遍的冠心病检查方法,也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在操作技术上也已经很纯熟,所以很多时候风险意识已相对淡薄了,这样就增加了风险性。因此,强化术前演练风险预测,加强术中、术后监护,及时有效抢救是杜绝冠脉造影意外和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沈卫峰.实用临床心血管疾病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护士长情商在科室凝聚力中的作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小儿肛管排气简易装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