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窄性心包炎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
|
缩窄性心包炎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缩窄性心包炎因心包纤维化和收缩而压迫心脏和大血管,使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受限而引起一系列循环障碍。患者多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其唯一有效的治愈途径是手术切除增厚的心包以解除心脏的束缚。而在围手术期做好观察与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的有利保障。我院自2005~2006年共手术切除缩窄性心包炎14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1.5~15岁。其中,结核性心包炎4例,化脓感染性10例。临床表现心悸、气促14例;胸腔积液或腹水6例;肝脾大6例;颈静脉怒张10例。14例心脏超声均提示心包增厚。患儿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术后均康复出院。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营养的供给 患儿由于心功能欠佳,出现肝大、食欲差、低蛋白症、胸水、腹水。因此,应鼓励患儿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饮食,及时静脉补充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增强机体耐受力。
2.1.2 结核性心包炎患者术前严格执行抗涝治疗,按时服药,控制结核活动期后实施手术治疗,以预防术后结核扩散。
2.1.3 有胸腔和腹腔积液者,取半卧位休息,忌搔抓皮肤。大量胸水、腹水患儿在术前1~2天协助医师予以抽吸,以便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减少术后回心血量。在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部位消毒棉垫或腹带加压包扎,定时测量体重。
2.1.4 呼吸道的准备 积极预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雾化吸入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指导患儿有效咳嗽排痰和深呼吸。
2.1.5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小,住院环境陌生,患儿出现恐惧害怕等情绪反应。护士多接触患儿,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儿的信任。患儿家长由于担心治疗预后,思想压力大。根据他们心理特点给予心理疏导。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及洋地黄的应用 由于患儿束缚的心包纤维被切除、松解,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立即得到改善,但因心脏久受压迫,心肌收缩无力,心肌收缩力易下降发生心律失常。术后常规给予洋地黄治疗以改善心功能。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的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对异常心律及时处理。本组5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经及时发现,立即对症处理后好转。
2.2.2 静脉补液及速度的控制 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定时测量中心静脉压,记录24小时出入量。根据中心静脉压、尿量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及时调整滴速补充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早期使用微量泵控制滴速
2.2.3 体位及引流管护理 患儿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取半卧位。有利于排痰及改善呼吸。每2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每24小时更换引流液一次,确保引流管通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
2.2.4 呼吸道的护理 患儿由于术中气管插管,术后虚弱及伤口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常规应用止痛剂,给予雾化吸入。护士手呈杯状,由内向外、由下向上、力度适度扣击患儿背部,避开伤口处。指导、督促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
3 出院指导 出院前对患儿及家属做详细的指导,教会自我检测心功能和记录24小时尿量,定期测量体重、腹围,检测心率的变化,按时服药。适度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宜。适当控制钠盐摄入,应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不同类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