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
|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13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结果:多合并有下壁心肌梗塞,临床表现多有右心功能不全、低血压、右胸导联ST段抬高,除4例死亡,其他近期效果较好,总治愈率69.2%。结论:通过护理稳定患者情绪、合理的休息和饮食、适时扩容、谨慎用药是抢救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急性 右室 心肌梗塞 临床特点 护理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Acute 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ation,以下简称ARMI)是供应右室的相应血管突然闭塞、血流中断、导致供血区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1]。作为一种独特的临床综合征,不同于常见的左心室心肌梗塞,除了具有急性心肌梗塞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与左心室梗塞存在不同之处。本文收集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的20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13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共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在42~83岁,平均年龄58岁。梗塞部位:后壁合并右心室梗塞1例,前壁+下壁+右心室梗塞3例,下壁合并右心室梗塞7例,下壁+正后壁+右心室梗塞2例。
1.2 临床表现 ARMI患者除具有急性心肌梗塞的一般表现外,可有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脏淤血而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急性右心室衰竭的表现,13例中合并有低血压或休克者8例,合并有右心功能不全者3例,合并有心律失常者2例。有典型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疼痛者10例,不典型者2例,无胸痛者1例。
1.3 心电图表现 除有相对应的ST段及T波改变左心室梗塞表现外,其右胸导联V3R、V4R、ME(右锁骨中线与肋缘连线和胸骨正中线的交点),MR(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2])ST段抬高0.08mv~0.2mv。
1.4 结果 本组病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30.8%,其中3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溶栓后出血,其它病例经治疗后治愈出院,总治愈率为69.2%。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ARMI病人心理压力大,医护人员应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CCU病房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协助病人在床上嗽洗,指导病人进食低热量、低脂肪、低钠,少产气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可以用轻泻剂。鼻导管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张力。
2.2 溶栓护理 溶栓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溶栓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有无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进行必要的检查等,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清酶等的测定,溶栓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好溶栓剂的输入速度,严密观察病人胸痛、胸闷症状是否好转,加强心电监护,严格监测病人的血压及观察病人有无出血。溶栓后严格观察心电监护及血压、有无出血,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的表现,是否有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
2.3 适时扩容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右心室心肌梗塞的治疗中,应根据ARMI时心功能状态不同及左室梗死面积大小不同所致的左室功能不全程度,治疗应区别对待兼顾左右室功能。RVI范围不大且无右心衰竭征象者,其治疗同一般AMI,RVI本身不需特殊治疗[3]。
2.3.1 有右心衰竭、出现体循环淤血和低血压、低心排血而无左心衰竭时(肺部无哕音,PWP<1.86KPa,即14mmHg),应首先扩容,可选用胶[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32例消化道大出血病情观察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缩窄性心包炎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