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
|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病人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忽视心理护理这一重要环节,就会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和损失。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衰老,各系统的器官功能退化以及伴随心理方面的变化,所以我们医护工作者需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根据老年患者的文化、职业、经历、病症和心理需要等进行心理护理。目前,老年人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现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1]。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人的一生,是生老病死四部曲,老与病通常连在一起,老人身心上什么病也没有,极为难得,老年患者由于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器官结构发生变化,体弱多病,在住院期间考虑的问题很多。因此,我们对老年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心理护理,使护患双方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2年在本院外科及骨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急腹症25例,白内障15例,四肢骨折40例。
2 结果 80例老年患者经过及时有效治疗和心理护理,治愈率达100%。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行为护理 老年患者的衣食起居应当如关照小孩子一样周全,因为他们体力、精神上有衰退,记忆力差,特别是出行、跌伤与车祸的发生率远比中年人高,所以需要帮扶并保持每日动静相宜。
3.2 消除孤独情绪 老年患者由于受疾病的折磨,大多力不从心,自己料理生活能力较差或不能自理。孩子们也大多成家,并且都有自己的工作做,不能终日陪伴在身边,在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有孤独寂寞感。这时最需要护士帮助,我们在生活上处处关心和体贴他们,如端茶、喂饭、洗漱、擦身、按摩、翻身、协助大小便,使患者感到温暖,增加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从而增加了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3.3 认真观察患者的爱好 老年患者大多都有自己的嗜好,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认真观察,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有益活动,以便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愉快环境。如患者喜欢看书读报就尽可能提供一些书籍、报刊,有文化的可启发他们写作、写出回忆录启发后人,使患者能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药物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对于有不良嗜好的患者要加强卫生宣教,讲述吸烟、饮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高认识,促其戒烟戒酒。
3.4 稳定患者的情绪 病者因为年老,对治疗疾病缺乏信心,对自己所患疾病和对手术缺乏认识,担心手术和麻醉的意外,担心手术后复发,有后遗症。病人常表现为抑郁,焦虑不安,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耐心讲解手术前和手术后的有关注意事项,消除老年患者的顾虑,使病人对自己的手术有充分的认识,减轻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3.5 关心和尊重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因资历老,贡献大,经验足特别喜欢周围的人尊敬他们,关心他们,在日常治疗中,老年人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思维和表达能力也不像年轻时那样连贯和流畅,我们在工作中除了要认真细致外,还要学会各种方言,说话时态度和蔼,语言清晰,准确而缓慢,反复解释直至对方听懂为止。平时要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并用尊称,对他们要有“不是亲人胜亲人”的感情。
3.6 术后的心理护理 一般来讲手术后病人会出现一种疾病痛苦得以解除的感觉,但有一部分人则对手术的切口疼痛及脏器肢体的损伤产生异常心理反应[1],如胃肠道切除术后,对以后的饮食量影响,肢体手术对运动影响等,故容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顾虑大,术后不愿活动,总觉全身不适,持续疼痛,不思饮食,睡眠障[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围术期护理的延伸对患者术后心理影响的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局麻手术病人心理焦虑分析及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