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肿瘤病人围化疗期护理进展 |
|
成年肿瘤病人围化疗期护理进展
摘要 通过心理护理、静脉保护、胃肠道反应护理、骨髓抑制护理、粘膜、皮肤反应护理、泌尿系毒性反应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等护理手段,保证了化疗的顺利实施,明显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护理进展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药和新疗法的不断涌现,合理用药和联合用药提高了疗效,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如连续静脉滴注、动脉给药、导管介入治疗、抗癌药与增效药合用、抗癌药与解毒药合用、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使化疗疗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化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广泛开展[1]。由于多灵敏抗肿瘤的化学药物都缺乏理想的选择性作用,所以在化疗过程中病人经常产生较严重的副反应。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对化学药物的耐受性和副反应的程度可能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对化疗病人的全方位护理是完成化疗计划的保证。
1 心理护理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特征、职业分别实施心理护理。在临床上一听到化疗便惶惚不安的人,他的药物副反应常常要比其他能坦然处之的病人严重[2]。通过100例化疗病人的社会心理分析,其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病情及化疗反应的不同,心理反应也各异,开朗稳定型只占2%,多数表现为忧郁、焦虑、烦躁、悲观消极、恐惧、精神过敏,个别甚至出现角色行为异常,30%病人对治疗持怀疑态度;加之化疗的毒副反应和经济负担重等,使病人及家属的思想负担过重。在护理中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安慰病人,倾听病人诉说他们的恐惧、不适及疼痛,掌握病人的心理特征,提供所需要的帮助,使他们了解化疗药物的作用、反应、用药时的注意事项,鼓励病人之间相互交流,介绍成功病例,精神轻松地接受化疗,并注意取得家属的理解和合作,保证其严格服从并坚持全程治疗。
2 病室及个人准备 病人化疗前均应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病室应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保持室内整洁、舒适、安静,避免不良刺激。嘱病人卧床休息,限制陪护和探视,做好口腔及泌尿系护理,维持全身皮肤及粘膜清洁,预防感染。 3 保护静脉
3.1 化疗前应为患者长期治疗考虑,使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由背侧向内侧,左右臂交替使用,使血管的利用率最大化。因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除上肢静脉综合征外,不宜采用下肢静脉给药。需要长期输液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采用PICC。
3.2 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推药过程反复抽回血,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
3.3 根据血管直径选择针头,针头越细对血管损伤面越小,一般采用5.5 号~7号头皮针。在常规穿刺后,将针柄逆时针翻转180°至对侧固定,以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1]
3.4 药物稀释宜淡,静脉注射宜缓,注射前后均用生理盐水2ml冲入;静脉输注时应先输入其它无刺激性药物或用生理盐水开通血管确认输液通畅后再加入化疗药物,[JP2]输注后快速输入内含5%碳酸氢钠15ml的生理盐水85ml或生理盐水100ml[1]。[JP]
3.5 拔针前回吸少量血液在针头内,以保持血管内负压,然后迅速拔针 ,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3~5min,同时抬高穿刺的肢体,以避免血液返流,防止针眼局部瘀斑,有利于以后穿刺。
3.6 药液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 ①如果注射部位刺痛、烧灼或水肿, 则提示药液外渗,需立即停止用药并更换注射部位。②漏药部位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做皮下封闭,如氮芥、顺铂、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溢出可采用等渗硫代硫酸钠;如长春新碱、泰素、威克等外漏时可采用透明质酸酶;博来霉素、5-Fu、氮烯米胺、异环磷酰胺等没有特异性对抗剂,均可采用等渗盐水封闭方法;可用20ml注射器抽取解毒剂在漏液部位周围采取菱形注射,为防止疼痛还需局部注射利多卡因2ml,必要时4h 后可重复注射。而卡铂、环磷酰胺、氨甲喋呤、阿糖胞苷等药物渗漏一般不致组织损伤,不需特异性治疗。③根据医嘱在渗出部位涂擦50%二甲亚矾,7~10天内每6小时一次。④忌在渗出部位加压。⑤ 局部加冰袋冷敷,每次15~30分钟,72小时内每天4次,达到镇痛、减慢吸收的作用,使漏出的药物局限化,避免组织坏死范围扩大,也可配合硫酸镁湿敷直到症状消失。⑥静脉炎发生后可行局部热敷,按血管走行用丙酸倍氯美松软膏外涂或理疗[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妊娠糖尿病的护理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右手拇指和食指在使用输液胶贴中的小技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