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
|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通过临床护理观察,阐述了年老所致心理非健康变化的因素。老年人对疾病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疾病常使他们陷于消沉、痛苦、抑郁、绝望、孤独、怕死的感受当中。如果老人因病住进医院,会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分离感和被隔离感。实际上,老人患病引起的心理挫折要比躯体障碍更严重,特别是那些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有些老人因健康不良而自身价值感受到打击,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老人的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并结合护理程序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评估、心理护理诊断、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实施心理护理计划、心理护理效果评价等措施,以做为维护老年人不健康心理之对策。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 老年人
老年人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年龄段。据200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2003年65岁以上人口占6.96%,预测到2010年为8.2%,2020年为24%,由于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中国目前老年人口达1.32亿,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癌症的死亡率不断上升,而这些疾病仅药物、手术等躯体性治疗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配合心理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也是新医学模式所提出的一个普遍性的课题。只有重视心身疾病、重视心理治疗方法的运用,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我院是社区医院,来院就诊的老年病人居多,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针对性地排除老年人的心理障碍,提高老年人生活的勇气,增强老年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现将对我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护理报道如下:
1 引起老年人非健康心理的因素分析
1.1 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健康心理问题
1.1.1 退休 退休意味着社会职能的变化,经济收入的下降和人际关系的疏远。退休是对自己有没有存在价值和是否有用看法的一种挑战。退休心理除了与职业有关外,还与人格有关。那些情绪特征上易怒和好胜的人,常不能顺利地适应离退休。他们要么认为社会抛弃了自己,要不认为自己没用。低落的情绪使老年病人治病的积极性下降,不能主动地配合治疗,影响疗效。
1.1.2 脱离接触 指脱离与社会的接触,减少人际活动的水平。离退休后人际交往减少,使老年病人产生失落感,沟通能力下降,不能全面、准确地陈述病情,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诊断。
1.2 家庭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
1.2.1 婚姻关系 很多老人认为婚姻关系的质量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夫妻恩爱是老年人心情愉快的重要条件,因而丧偶或离异对老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刺激。心理反应主要是悲痛、孤独和焦虑。此类老年病人表现自闭,脾气暴躁,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1.2.2 家庭关系 我国的老人大都以组合家庭结构方式生活。在家庭中两代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老年人身体的健康。据研究表明,老人是否担当“祖父母”角色对他们的晚年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家庭关系融洽的老年病人对生存的欲望强烈,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反之,会产生悲观情绪,对治疗产生不信任和逆反心理[2]。
2 对策
2.1 家庭与社会的支持 子女要关心体贴老年人,鼓励老年人重视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吸烟、少喝酒、不偏食、食量适当。父慈子孝,就会使老人感到温暖,家庭成员间和睦,才会使老人倍享天伦之乐。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不断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指导老人过好晚年生活。老年人的具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才能积极地战胜疾病。
2.2 护理对策
2.2.1 心理护理评估 通过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进行心理护理评估,其目的在于识别和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主要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亲友、同病室病友的交谈,询问、心理调查、参阅病历等,利用治疗护理的一切[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对我院就诊离休干部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人性化服务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