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输液中易出现的纠纷及对策 |
|
3.1.4 产房夜间应急多、工作紧张、压力大、工作时间不固定、产房护士在高强度工作下易疲劳、精力不集中而发生锐器伤。
3.2 锐器伤处理分析 产房护士发生锐器伤后70%只作简单局部处理,究其原因,主要是部份护士防护意识不强,存有侥幸心理,认为一、二次损伤不可能被感染疾病。
4 防护措施
4.1 普及性预防 普及性预防是针对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制定的对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是假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都有潜在的传染性而在处理时要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美国CDC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采取普及性预防,而医务人员也早已把普及性预防当做工作常规。
4.1.1 洗手 如果手或者是身体的其他部位被血液、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需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4.1.2 戴手套 当预料到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以减少皮肤接触,特别是手上有伤口时,虽然戴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但可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数量而减少污染机会,操作中手套破损要及时更换。
4.1.3 其他防护用品 包括护目镜、隔离衣、鞋套,接生中血液可能会飞溅到护士的眼睛和口腔,应戴护目镜和面罩。
4.2 提高对锐器伤的认识 科室管理人员应对产房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相关理论进行培训,从思想上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树立普及性预防意识,在工作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4.3 合理设计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制定合理规范的操作规程和锐器使用的规定,如合理放置锐器位置,正确传递锐器,禁止用手弄弯、弄直缝合针,禁止用手将用过的针头回套针帽,针头用后及时毁形处理,不要将其遗留在治疗台、操作台上以免刺伤自己或他人。
4.4 制定锐器伤的处理流程,正确处理锐器伤,以达到对职业暴露的控制和管理。发生锐器伤后,应及时处理伤口,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少许血液,用肥皂和流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用碘酊消毒后密封敷料包扎。对乙肝病毒污染发生的锐器伤时,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表面抗体的监测,被HIV病人污染的锐器伤,应尽快暴露后监测HIV抗体,并进行定期复查(6周、12周、6个月)。
4.5 低年资产房护士要加强对操作技能训练,熟练掌握助产及会阴缝合技术。
4.6 产科护理人员要合理排班,多关心低年资护士,工作量大时,要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减少由于工作繁忙而造成的损伤,产房护士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良好的心态集中精力工作。
4.7 加强锐器伤后支持系统的建设 提供有安全设计的针头和锐器处理设施,增强护士间的相互支持,护理管理者对受伤护士应多给予支持和关心,以增强受伤护士对预防锐器伤的信心,从而减轻对锐器伤的不良情绪反应。
虽然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生锐器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从预防入手,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完善防护设施,加强对安全防范措施的管理,就可降低锐器伤造成的职业损伤。
参考文献
1.傅耀华,陈芳,钟美芬.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调查分析及防护.护理研究,2005;10(10A):2006~20072.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上一页 [1] [2] [3] [4] [5] 上一个医学论文: 如何防止手术室护理纠纷的产生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人际关系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