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静脉输液中易出现的纠纷及对策


                  静脉输液中易出现的纠纷及对策  摘要   目的: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加强临床护士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责任心、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防范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的给药途径。方法:对因静脉输液引起的纠纷进行分类,正确认识、分析纠纷的原因,查找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措施,强化护理管理,督促制度的落实。结果: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全方面的教育,强化管理监督机制使静脉输液过程的护理投诉明显下降。结论:严密观察各项治疗护理环节中缺陷,及时改进工作,把握好护理环节的每一关,使护理纠纷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字,医疗护理纠纷投诉量在1996~1999年增长了10倍[1]。护士属于高风险职业,2007年7月1日起,患者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这对医疗卫生这一特殊的服务行来说,是严峻的挑战[2]。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给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理技术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各种重症病人、大手术前后、禁食水等病人都需要进行输液。静脉输液又是临床护士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管理对防范护理纠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总结我院近年来,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引发的几起护理纠纷及我们采取的一些相应对策,以供大家鉴。 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02~2004年度护理纠纷中,选取有关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投诉共9起。其中因静脉输液穿刺未做到一针见血1例;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致打错针、换错静点药物2例;观察不仔细致液体外渗1例;输液续点后出现药物浑浊沉淀2例;病人家属对药物应用有疑义:认为护士在对药时私留贵重药物致药量不足1例,认为有的药物根本没给用1例;解释沟通不够1例。 2   原因分析     2.1   护理技能不熟练 2.2   强执行工作制度、流程等流于形式   “三查七对”是每个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制度,每个人都能随口说其内容,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错误往往出现在此,如上面提到的打错针,这说明护士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凭印象办事,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这是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的隐患。 2.3   护士缺乏法律意识   护士在工作中所遵从的各项护理规范、常规,与法律、法规都是具有同等法律效应的,换句话说这种规范与常规就是护士行动的指南,你要为你的行动找出一个理论上的依据。比如上面提到的药物续点后出现混浊的例子:静脉输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后接续白蛋白,输液管内出现肉眼可见的轻度混浊现象。白蛋白的应用,在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明确规定:蛋白应单独应用,而操作者就违反了这一规定,出现纠纷就是护士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护士要加强法律意识,不可忽略任何广义及狭的“法”。 2.4   护士在工作中定位不准,缺乏沟通,缺乏护理工作是为“人”服务的理念。 我们说,护理工作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强调的就是对人的尊重。在执行各项护理工作时都不要忽视你所服务对象的感受,这一服务对象不单是患者本人,还包括他的亲属。要对你所要进行的工作给予解释、说明取得同意与认可,要让你的服务对象感到来自护士的新人般的关爱。 3   对策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3.1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守法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 3.1.1   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记条例第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这是我们护士行动的准则,如果违反了这一原则,我们就有可能招致纠纷。 3.1.2   聘请法律顾问对护患纠纷案例进行分析,并组织护士旁听纠纷案例,从感性上加深印象,牢记守法的必要性。 3.2   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3.2.1   建立静脉输液巡视卡,内容有:日期、病室号、床号、姓名、性别、药物序号、输注药物名称、滴注速度、静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常用化疗药物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实验观察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附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
    心房颤动患者经静脉体内电复律术后早期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机制探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