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产房护士发生锐器伤的防范对策


                  产房护士发生锐器伤的防范对策  摘要   分析20名产房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时机、伤后处理情况,从而制订伤后防护措施,只有规范操作行为,树立全面防护的管理理念,才能保证产房护士的职业安全。 关键词     产房   护士   锐器伤   防范     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产房护士在助产工作中常接触针、剪等医疗锐器,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发生锐器伤后被艾滋病毒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HIV的机率为0.3%,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其感染率为6%~30%,被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机率为1.8%。产房护士应从思想上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树立普及性预防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才能降低锐器伤害。   1   对象与方法     对20名产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年龄、护龄、学历、职称、锐器伤的原因,伤后处理情况。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20名产房护士中:主管护士4人、护师10人、护士6人;年龄21~36岁;护龄1~18年,其中护龄1年以内的2人、l~5年的3人、6~15年的12人、16~20年的3人;学历为中专19人、大专1人。1年内20名产房护士中发生锐器伤16人30人次。 2.2   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情况   ①未处理0人。②简单处理(局部皮肤消毒)14人。③规范处理(先挤出血液,再冲洗消毒)6人。 3   讨论 3.1   发生锐器伤原因分析   产房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3.1.1   针、剪等锐器是每个产妇都必须使用的常规器械,产房护士每天在产前器械准备、接生及会阴缝合、产后清理工作过程中都要接触这些锐器,导致锐器伤发生率高。 3.1.2   产房护士对锐器伤的危害认识不足,自我防范意识差。 3.1.3   护龄越短,发生锐器伤的比例越高、次数越多,护龄10年以上的发生率较低,与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有关。 3.1.4   产房夜间应急多、工作紧张、压力大、工作时间不固定、产房护士在高强度工作下易疲劳、精力不集中而发生锐器伤。 3.2   锐器伤处理分析   产房护士发生锐器伤后70%只作简单局部处理,究其原因,主要是部份护士防护意识不强,存有侥幸心理,认为一、二次损伤不可能被感染疾病。 4   防护措施 4.1   普及性预防   普及性预防是针对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制定的对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是假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都有潜在的传染性而在处理时要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美国CDC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采取普及性预防,而医务人员也早已把普及性预防当做工作常规。 4.1.1   洗手   如果手或者是身体的其他部位被血液、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需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4.1.2   戴手套   当预料到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以减少皮肤接触,特别是手上有伤口时,虽然戴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但可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数量而减少污染机会,操作中手套破损要及时更换。 4.1.3   其他防护用品   包括护目镜、隔离衣、鞋套,接生中血液可能会飞溅到护士的眼睛和口腔,应戴护目镜和面罩。 4.2   提高对锐器伤的认识   科室管理人员应对产房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相关理论进行培训,从思想上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树立普及性预防意识,在工作中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论护士美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系统化整体护理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21世纪中国护士伦理准则草案
    护士长考试成绩的分析与启迪
    门诊信息化管理  内科护士职责定位
    预防性控制在防范呼吸科病房护理差错中
    护生的护士专业形象塑造与研究
    影响实习护士考评成绩的相关因素研究
    自愿戒毒病房护理人员潜在经血传染疾病
    传染病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分析与对策
    怎样加强手术室护士的法律与服务意识
    外科ICU护士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