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痰 课堂目标与教学活动的探讨 |
|
枯燥无味,又难以理解,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画,创设问题情景,形成悬念,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从“吸痰对病人只有好处无坏处”的惯性思维中走出来,去探索吸痰 的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直观的多层次的感知活动使学生在观看、感知的同时产生思维、情感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在感知吸痰的潜在危险的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对病人的受伤情感和防范吸痰意外的意识,从而自觉地遵守操作规程。
第二节课在示教吸痰技术时,学生们有了上一节课的理论基础,会较易明白为何要这样做,明白这些技巧是预防吸痰意外的其中重要措施。在课末再进行一次错误方法示教时,既可起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又可起到总结强化效果。
3 效果评价 学生对这样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很有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讨论,充分发挥发散式思维,提出问题及预防方法。根据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得出,提出问题的准确率达98%,,提出预防方法的准确率达91%。教师最后的点拨总结能起到点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4;(3)
2.潘绍山.吸痰法.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学习班讲义.1991;(4):17
3.李亚洁,华艳萍,刘立捷,等.多媒体课件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系列应用.中华护理教育,2004;2(1):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保鲜袋应用于临床尿失禁病人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SQ3R教学法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