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介入治疗及护理 |
|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介入治疗及护理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应严重的持久性缺血,易发生部分坏死。此病近年来逐年增多,急性期病死率高。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介入治疗成为心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方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病人易接受,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临床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病房今年一月至八月共收治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八例。均为男性,年龄在40~65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其中外籍人士三名,中宾五名。心电图均提示不同部位梗阻,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增高。经急诊手术前常规准备后给予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术前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做造影或支架的必要性。让其思想上有所准备重点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取得患者配合和信赖,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对外籍人士尽量用其母语交流,消除陌生感,配合治疗。
2.2 术前准备 术前除常规做好双侧腹股沟区备皮,碘过敏试验外,还需抽血查心功能、肌钙蛋白、电解质肌酐、尿素氮、血常规、凝血全套、ACT,开放静脉通路,顿服波立维300mg及肠溶阿斯匹林300mg,做好用药指导,认真观察有无牙龈、皮下出血倾向。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平卧24小时,手术侧下肢伸直,尽量减少活动,以防肢体弯曲使动脉鞘损伤血管造成大出血。穿刺局部加压包扎,用沙袋压迫止血6小时,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护士应帮助做好生活护理,鼓励病人多喝水,以利造影剂排出。
2.3.2 病情观察 动态监测24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观察伤口包扎情况。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形成。术侧肢体血运情况,足备动脉搏动是否良好。术后12小时顺利解除加压包扎,24小时可下地适当活动。
2.3.3 预防感染 由于手术创伤,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常规给予静脉点滴抗生素,无发热及其他合并感染,3天后停药。
2.3.4 预防并发症 出血、栓塞、感染是支架置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密切做好病情观察,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病人无并发症发生。
2.3.5 抗凝药物的运用 为了防治支架表面血栓形成,术后应继续使用抗凝药。常用的药物有:速避凝、肠溶啊斯匹林、波立维、抵克力得等。严密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或紫癜、有无黑便及输液针头拔出针眼血流不止的现象。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止血处理。必须向患者说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遵医嘱,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自行更改,学会自我观察。
3 出院指导 饮食宜清淡,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多食水果、新鲜蔬菜,每餐不宜过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重体力活动,情绪稳定,并告知病人疾病有可能再次发生,指导病人不可大意,要及时复诊。同时继续控制冠心病的诱因,治疗相关疾病。
4 小结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开展,提高了介入治疗冠心病所致心肌梗塞的成功率,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而手术前后的护理,对保证介入治疗的疗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八例患者经过此项技术的治疗,以及手术前后的完善的护理,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是血管内支架治疗心肌梗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上一个医学论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 糖代谢 血脂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