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控制镇疼用于剖宫产术后的临床观察 |
|
数 % 例数 % 例数 %
观察组 120 180 98.3 2 1.7 0 0 0 0
对照组 120 0 0 5 4.2 85 70.8 30 25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经X2检验)
2.2 术后应用自控止痛泵,镇痛起效快,镇静作用好,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少,病人舒适度增加。
2.3 术后72小时产妇活动及母乳喂养情况比较:所有观察组的120例产妇均不受疼痛的影响,活动不受限制,睡眠好,24小时后能下床做适量活动;而对照组由115例产妇有不同程度的受到疼痛的影响,睡眠质量差,非常不舒服,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能下床活动,在床上活动如翻身等活动明显受限制。观察组产妇术后均反映非常舒服,能很好的配合母乳喂养指导,每日婴儿吸吮次数在6次以上,48 ~72小时乳汁分泌达高峰。对照组通过指导也能配合母乳喂养,但是活动很勉强,自己不能有效得喂养婴儿。48~72小时分泌达高峰达62%,易造成乳涨及婴儿喂养困难。
3 讨论
3.1 通过观察,应用PCA减轻了产妇术后疼痛,消除了产妇的焦虑、恐惧心理,使剖宫产术不再让产妇受到第二次伤害。同时由于病人自己能控制止痛泵,比较灵活的掌握用药时间,特别是在翻身,换被服等增加活动时,有可能引起伤口疼痛的情况下用药,能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
3.2 优点:血药浓度恒定,单次用药量少,起效快,术后镇痛效果好,很少发生副作用[4]。是一种便携式设计,治疗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术后活动早,身体恢复快,是一种比较受产妇欢迎的止痛治疗措施。PCA给药准确性高,能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按规定速度和浓度匀速注药入体内,镇痛时间达72小时左右,充分体现了持续恒定的镇痛效果[5]。
3.3 责任护士应了解手术及麻醉方式,麻醉药物的性能,不良反应,术后疼痛时间,掌握疼痛的评估方法,以便于指导病人用药。
3.3.1 术后病人回房后,责任护士首先应了解术中情况,麻醉方式。镇疼期间,由于导管留置在腰背部,要认真检查导管是否妥当,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小心,防止导管滑脱,扭曲或扯断,影响药物的输入,注意局部有无渗血渗液情况。告诉产妇应用PCA的治疗目的及使用方法,并经常巡视,定期评估效果,并注意观察及询问使用情况,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遇到呼吸抑制,胸闷,恶心,呕吐等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病人的准备。当病人疼痛评分高时,说明镇痛效果差,应报告医师,及时查明原因。
3.3.2 密切观察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如嗜睡,呕吐,低血压,拔除尿管后的排尿困难,少见的腰麻处伤口感染,皮肤搔痒等。
3.3.3 术后疼痛应激不亚于手术刺激,可显著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双向调节,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术后有效的镇痛方式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近几年来,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多数人认为剖宫产术后疼痛属“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能忍受,从而忽略了术后疼痛对机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睡眠严重不足,食欲不振等,甚至出现精神障碍。对于患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术后给与有效的止痛措施,可以预防产后子痫,减少并发症,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由于镇痛完全有利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并发症发生,同时降低基础代谢率,促进伤口愈合,深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林鹰,杨光.影响病人自控镇痛的主观因素[J].麻醉学论坛,1998;20(5):29
2.沉七襄.患者自控止痛泵的临床应用[J].中华麻醉杂志,1998;16(3):10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30例施沛特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