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护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

;  n   1次穿刺成功  1次穿刺不成功 n   %      n   % 实验组    177   153   86.4       41    23.2 对照组   85   41   48.2      44   51.8     X2=11.39,p<0.01 4  讨论 4.1  良好的静脉输液依从性是保证药物治疗的关健  患者不依从治疗是当今医学面临的严重问题[3]。患儿能否很好的配合静脉输液直接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学龄前儿童是一组特殊的人群,该时期患儿的心理发展处于信任-不信任期与自主—疑虑期之间[4]。他们认知、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加上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对压力的适应性相对较差,绝大部分在接受输液治疗时感到恐惧不安,并由此产生各种不适应反应,如哭闹、抵抗等,由于不配合可导致反复穿刺,容易损伤血管和组织,增加患儿的痛苦,影响治疗药物的及时有效应用。因此,了解患儿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多种心理干预方案实施心理疏导,能减轻其对静脉穿刺的恐惧感,取得患儿的主动配合,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4.2  有效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静脉输液的依从性  实施心理干预时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效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5]。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要加强语言、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学习,要学会礼貌语言、体态语言和幽默语言等。护士应具有与患儿会谈的技巧,对患儿热情,具有能倾听患儿和家长倾诉的耐心,给他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护士在为患儿做操作时态度要亲切和体贴,并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进行情感交流,如患儿发热或有其他不适时,抚摸其头或轻握其手,让他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多使用鼓励性、肯定性语言。另外,还需要针对患儿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可以请依从性好的患儿现身说法,使患儿在模仿中学习。护士要苦练基本功,提高穿刺水平,才能真正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其静脉输液依从性。表1表2显示,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5  小结  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以及舒适的周围环境,对学龄前患儿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影响患儿的感受认识,改变患儿在接受治疗时的被动心理状态和行为,消除了患儿对静脉穿刺的恐惧,抵抗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陈中芬,吴芳,袁晓丽,等.安全套管针留置失败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华护理月刊,2004;67(4):1984 2.沈玉英.探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上海护理,2005;5(1):53 3.马汝芬.学龄前儿童手术依从性的调查与分析.上海护理,2005;5(2):39~40 4.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18 5.杨晓莉.护士对住院患者沟通技巧应用的现状[J].上海护理,2003;3(2):49~50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江门市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综合评价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应用于护理诊断的探
    中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的难点与对策
    也谈护理文书的改革
    时间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查房在整体护理中的实施与作用
    有关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诊断临床应用探讨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西北军队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难点及对策
    母婴同室实施整体护理的探讨
    系统化整体护理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