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比较 |
|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比较
摘要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近几年来普遍应用于癌症病人的全过程化疗和静脉营养支持。我科自1998年以来开展两种置管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对两种置管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锁骨下静脉置管明显优于股静脉置管。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 比较
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进行长期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长期静脉输液和给药,特别是对恶性肿瘤、慢性衰竭的病人建立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近4年来,我们应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了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本文对两种置管术进行了比较,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经锁骨下静脉置管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45岁;股静脉置管38例,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38岁。将以上两种置管方法分为A、B两组。
1.2 方法
1.2.1 锁骨下静脉置管法
1.2.1.1 术前准备 ①物品准备: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装置1套(内有穿刺针头1个,导丝推进器1套,中心静脉导管1根,肝素帽)。②0.4%枸缘酸钠盐水1瓶,1%龙胆紫(定位用),2%利多卡因5ml,无菌手套。③锁穿包1个(内有10ml注射器2个,5ml注射器1个,7号、12号针头各1个,持针器、剪刀各1把,孔巾1块,弯盘1个,小皮针、缝合线各1个,纱布若干)。
1.2.1.2 体位 去枕侧头平卧位,或头低肩高位(肩下垫枕),必要时也可取半坐位[1]。
1.2.1.3 穿刺点定位 用1%龙胆紫标记胸锁关节,再沿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锁骨上缘各画一条线,形成一夹角,将该角顶点后移0.5~1cm处定为进针点,胸锁关节为穿刺方向。
1.2.1.4 操作步骤 ①常规消毒皮肤,戴手套,铺孔巾。②准备好中心静脉穿刺位置,用10ml注射器抽吸0.4%枸缘酸钠盐水,用5ml注射器吸2%利多卡因5ml。③在预定进针点做局部浸润麻醉并试穿锁骨下静脉,方向为胸锁关节,角度与皮肤呈35°~45°,进针深度一般为2~3cm,边进针边抽回血,回血通畅即达锁骨下静脉。④用特制穿刺针连接注射器,尚试穿方向穿刺锁骨下静脉,在穿刺同时抽吸回血,见暗红色血即证实已刺入锁骨下静脉,左手固定针头及注射器,右手将导丝推进器和接头连接,自空针尾端小孔将导丝缓缓送进30cm,导丝推进器与针头一并退出,保留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送入血管15cm即可,再将导丝退出,连接肝素帽,导管内注入枸缘酸钠盐水5ml,导管外翼小孔与皮肤缝合固定。⑤无菌透气膜封闭固定穿刺处。⑥连接输液装置。
1.2.2 股静脉穿刺置管法 ①选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单腔静脉导管1套,另备股穿包1个,无菌手套2副,2%利多卡因5ml,5ml一次性注射器2副,0.4%枸缘酸钠盐水,肝素帽,一次性伤口敷贴。②体位取平卧或半卧位,穿刺下肢稍向外展,用手扪股动脉,做股动脉定位,在腹股沟韧带下2横指股动脉内侧0.5cm处做穿刺点标记。③局部备皮,包括剃去部分阴毛。④皮肤常规碘酒、酒精消毒,范围应较大,进针角度为35°~45°,试穿成功后,用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边进针边抽吸,见暗红色血液即达到股静脉,然后置管。
2 结果
2.1 A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为93.3%,B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为73.7%,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Ⅰ。
表Ⅰ 管穿刺比较
组别 成功例数 未成功例数 合计 成功率(%)
A(锁穿组) 56 4 60 93.3
B(股穿组) 28 10 38 73.7
合计 84 14 98 85.7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卒中昏迷呼吸道潜在问题与护理对策 下一个医学论文: 基层医院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常见现象分析及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