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昏迷呼吸道潜在问题与护理对策 |
|
脑卒中昏迷呼吸道潜在问题与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病人呼吸道的潜在问题与相应护理对策。方法:本文采用总结的方法,对108例脑卒中昏迷病人呼吸道存在的潜在问题分析总结,制定出相应的护理预案,并实施。结果:采用上述的方法,使本组108例脑卒中昏迷病人呼吸道护理均达到预定的护理目标,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是预防和控制脑卒中昏迷病人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脑卒中 昏迷 呼吸道 护理
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们生命与健康的最严重、致残率与死亡率最高的常见病。如何提高该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自2002年2月~2004年2月共收治108例脑卒中昏迷病人进行总结,确定呼吸道存在的潜在护理问题,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实施,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脑卒中昏迷病人108例,男72例,女36例,年龄34~78岁,平均56岁,出血性脑卒中昏迷者82例,缺血性脑卒中昏迷者26例,昏迷程度GCS≤7分,手术治疗60例,脑疝晚期10例,死亡12例。
2 脑卒中昏迷病人呼吸道潜在问题与护理对策
2.1 呼吸道的潜在问题 脑卒中昏迷病人因呼吸中枢功能障碍引起呼吸异常,病人的咳嗽反射,排痰动能丧失,口腔、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的误吸,冬眠药、镇静药等产生的呼吸抑制,长期昏迷致水电解质紊乱,大量应用脱水药物等,均可引起清理呼吸道不能及呼吸道感染。本组108例中存在清理呼吸道不能者88例,占81.4%,呼吸道感染者12例,占11.1%。
2.2 护理对策
2.2.1 昏迷病人不易取头高位,不论是平卧位或侧卧位,要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生理弯曲或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可使呼吸道变直,利于通气,从体位上进行适当调整,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 翻身叩背每隔0.5~1小时一次,除非病情要求绝对平卧位外。体位变化顺序为左侧卧位—平卧位—右侧卧位,有利于痰液引流。叩背能使痰液松动便于排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肺CT检查,根据肺不张,痰液坠积的部位,加强相应部位的叩背力度。
2.2.3 及时吸痰 病人取侧卧位或平卧位,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适时吸痰[1]。吸痰时应由浅至深,防止将痰液推下,动作要轻柔均匀捻转吸,避免固定一个部位或上下提插而将粘膜损伤,为了不影响呼吸每次吸痰不得超过15秒,两次之间间隔3~5分钟。
昏迷病人咽喉部肌肉麻庳,痰液易流入气管,在吸净套管内痰液的同时也要吸净口腔、咽喉部痰液及分泌物。吸口腔与气管套管内痰液导管要分开或每次吸痰时重新更换。特粘稠痰液容易形成痰痂阻塞吸痰管小孔,吸痰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深部过大负压吸引,防止吸痰管小孔直接贴于气管粘膜造成损伤,预防粘膜水肿,出血和血痂形成[2]。
2.2.4 对行气管切开的病人,套管外口敷双层无菌生理盐水纱布,以湿化滤过空气,内套管每日更换4次,洗涮消毒,痰多有结痂时,随时更换,外套管每半月更换一次、布垫每日更换二次,有分泌物污染时随时更换。
2.2.5 气管内滴湿化液 气管切开后由于失去了呼吸道的湿化作用,影响了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气管内分泌物易于干燥结痂,阻塞呼吸道使肺的顺应性下降,影响了气体交换,故每15分钟向气管内滴2~5ml湿化液,每日总量200~500ml,与每日正常人呼出的水份相平衡。当痰液阻塞支气管引起不张时,协助病人向患侧卧位,气管内滴湿化液4~10ml,拍背吸痰,再向健侧卧位后拍背吸痰,肺呼吸音即可恢复。湿化液的配制:一般用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糜蛋白酶1600单位,肺部感染者可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加大抗生素的剂量。临床证明加大局部用药剂量效果显著。
2.2.6 防止呕吐误吸,尤其是在进食(鼻饲)时,头部应抬高,对有呕吐可能的病人将气管套管的气囊充气,也可减少误吸。
3 护理效果 本组108例脑卒中昏迷病人,针对呼吸道存在的问题,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及对策,经过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护理,对88例清理呼吸道不能者,有效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改善肺泡的通气与换气功能,纠正低O2血症,改善组织缺O2。对12例呼吸道感染者,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控制感染,实现了护理目[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康复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比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