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及护理措施 |
|
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及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态度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分娩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也是妇女生命中的重要事件。由于分娩过程中存在许多不适和不测,加之社会家庭对分娩重视程度提高,加重了对分娩的紧张程度,产生了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因此解除不良情绪对分娩影响,加强心理护理,为能顺利分娩打下良好的基础显然尤为重要。
1 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特征
1.1 被动依赖心理 是一种顺从而娇嗔的心理状态。许多人从怀孕开始就受到社会、家庭的重点保护,临产后尤其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被动、娇嗔、依赖。本来自己可以干的事也让别人干,本来能吃下的东西几经劝说也吃不下。
1.2 恐惧焦虑心理 是一种对象不明不可名状的担心和害怕。产妇进入待产室、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陌生的同室产妇,不禁产生恐惧感。而大部分产妇为初产妇,无分娩经验,加之传媒对分娩疼痛的渲染,从而对分娩阵痛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其次是怕出血、怕宫口扩张不顺利、担心阴道试产失败导致剖宫产,担心胎儿处于不利状态等。
1.3 忧郁心理 即忧虑心理。是一种消极暗示,缺乏根据的猜测,受传统观念—传宗接代观念的影响,部分产妇担心胎儿性别不符要求而疑虑重重。
2 不良情绪的危害 分娩过程中负性情绪变化可降低大脑皮层对皮质下中枢的痛阀,使子宫区传入刺激感觉为强烈的疼痛,同时不良情绪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睡眠减少,引起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后果。产程延长增加了难产机会。
3 护理措施
3.1 通过布置环境调节产妇的心情 环境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感觉器官而在头脑中引起心理活动的。幽雅舒适的环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正是在临床上通过布置环境来调节病人心情的客观基础。待产是在洁净、舒适的基础,尽量做到家庭化、生活化。比如床单、窗帘改原有的白色为温馨的彩色。同时加上花卉图片的点缀,提供卫生科学书刊,定时播放音乐电视等,使产妇感到生活在一个文明美好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以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分娩的信心。
3.2 加强助产士与产妇的沟通 与患者沟通可分为语言与非语言沟通两大方面。非语言沟通指以副语言、目光接触、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方式进行人际间的沟通。
3.2.1 语言沟通 当产妇处于阵痛的焦虑和恐惧时,助产士如一边为她按摩,一边与其交谈分散注意力,对分娩担心的问题予以解释,介绍分娩经验,坚定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这会大大减少产妇的恐惧心理与孤独感,促进产妇分娩。
3.2.2 非语言沟通 当产妇在极度疼痛时会紧握住助产士的手,寻求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这时,助产士如果轻拍或抚摸其手背可舒缓其紧张情绪,也可紧握住产妇的手,通过手的力度让其感觉到力量和信心,得到支持与安慰。
3.3 以娴熟的技术取得产妇的信任,增加产妇的安全感 产妇都希望在分娩过程中母婴平安,避免意外发生,助产士要熟悉各个产程分期并与产妇实际情况相结合给予正确指导。操作技术要求快、准、稳、好,做到忙而不乱,以高度的责任心获得产妇的信任,从而有利于分娩进行。
3.4 必要的解释 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因素影响,许多产妇对婴儿性别特别关注,如果与要求不符,产生不愉快心理导致产后出血增强。为此,胎儿娩出前应做好产妇的工作,争取家庭的理解和配合,以积极态度、良好的心境去迎接婴儿出生。
总之,心理护理顺应了产妇的心理需求,减少了产妇的心理恐惧等不良情绪,减轻了不良传统对产程影响,加速了产程,减少不良情绪导致的难产和产后出血。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护理干预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非手术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