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
|
老年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老年人高血压常常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心力衰竭,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做好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临床观察,在护理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比如轻慢的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则应绝对卧床,并需进一步观察。
2 心理护理 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 饮食护理 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对口服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桔子等。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
4 病情观察 对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应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较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各种表现时均应立即进行救治处理。
5 用药护理 用降压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首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另外,在变换体位时也应动作缓慢,以免发生意外。有些降压药可引起水钠潴留,因此,需每日测体重,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水肿情况。注意保持出入量的平衡。
6 自我保健 尽量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小时。心理紧张时,不要在宅内踱来踱去,最好是躺一会儿或干脆把双腿微抬,坐上15~20分钟。早晨起床时,要逐渐从卧式转为立式。空腹时,一定要喝些稀的东西,如一杯温水,果汁等。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分钟,每次15~20分钟。放松地平躺非常有益。凡是血压正常或偏高的人,要在睡眠时把腿部的床稍垫高于床头7~10cm。
上一个医学论文: 自杀未遂行为分析及护理干预 下一个医学论文: 神经衰弱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