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医疗对老年人心功能的监控与保护 |
|
功能不全基础疾病 本组病例从基础心脏疾患演变到出现心功能不全平均时间13.5±3.6年,另有50.5%患者患病11.6±5.8年无心功能不全。说明患者病程时间长是心功能减低的明显因素之一。109例患心功能不全者目前存活101例。其死亡病例原因均为突发感染、心梗等。病例原发疾病长期控制理想,高血压治疗达标率90.8%,冠心病好转率89.4%,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3.3 监控心功能不全相关药物不良反应 ①扩血管药:各种病因心脏病尤其心功能不全时,用扩血管药可减少心脏前后负荷,老年人应用时应注意小剂量,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反应,同时注意有无血容量变化因素,如有发热出汗、脱水、腹泻等病变时注意减少药物剂量。②利尿药:本组60.9%心功能不全病人应用利尿药,老年人应注意离子紊乱和容量不足问题,用药期间监测血K、Na、Cl,必要时补K、Mg,提倡排K和保K利尿剂合用。夏季出汗或有腹泻腹痛症状者,应暂停用利尿剂,也可详细记录出入量的基础上,酌情调整用药。③强心药:本组用强心药者占34.9%,其原因是以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为主者较多,如高心病、冠心病。用药期间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血钾。④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多脏器病变,多为联合用药,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是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如钙拮抗剂和β-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地高辛和抗心律失常药的负性变率作用;扩血管药和利尿剂的联合降压作用。运用得当时疗效加强,不当时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
3.4 对老年人心功能不全者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 ①运动能力的监控:运动能力是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生活自理是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最基本要求,能增加自己自信心和愉快感,因此社区医生要为病人制定运动处方,制定细致的活动形式,强度,频率等。同时监督检查完成程度,完成后的反应。有异常时及时调整。②急性事件的监控:积极控制诱因可明显降低急性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减少因心功能突然恶化引起住院抢救和其它病重死亡事件。本组急性事件占观察病例的14.7%,应把预防急性事件做为社区医疗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加强相关诱因的监控,同时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小儿断指再植的术后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在护理操作中培养男生的亲和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