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探讨 |
|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随着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不仅局限在手术室内,要走向病房,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不同阶段的针对性的连续护理,使病人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所有接受手术的病人都将面临如何适应手术,减轻手术痛苦,减少手术并发症和促进功能康复的共性问题。对此,我们运用护理程序,对围手术期内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手段,使病人以最佳的状态进入手术室接受系统而全面又连续的护理服务,从而保证了病人安全顺利度过手术关,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术后康复。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 推行护理程序 任何一种手术都需要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术中配合以及合理的术后护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因此,手术室护士要根据手术的目的、运用估计、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这五个步骤去了解和掌握并解决手术病人的手术期内有关舒适、安全、无痛、无菌以及其它各方面的需求。
1.1 评估 术前一日由参加该手术的巡回护士到病房探视病人,了解病人的术前准备情况,内容包括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及态度,有关手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查病人手术切口部位准备情况及全身状态;查阅各项常规检查结果,各种生化指标以及既往病史;木前讨论记录等。
1.2 诊断 根据术前房视中所收集到的资料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
1.2.1 焦虑 诊断依据为手术相关知识缺乏,怕手术中疼痛、出血或发生意外
1.2.2 恐惧 诊断依据为对手术室的环境,手术过程及对参加手术人员都很陌生。
1.2.3 有潜在感染的危险 诊断依据为有术中污染、术后病人抵抗力下降,各种引流管的放置等因素有关。
1.2.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诊断依据为术前长期卧床,手术时间长、体位固定不当等。
1.3 计划、实施护理措施
1.3.1 术前房视 巡回护士术前一日到病房同手术病人及其家属见面。首先介绍自己,说明来意,同时介绍参加该手术的医生、护士、麻醉师的概况,然后进行术前宣教。内容包括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布局和各种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仪器、设备;手术间温度调节系统;讲解手术须知,简单的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和手术所采取的体位;手术所需的大概时间;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感觉等;治疗成功病例的介绍等,使病人了解相关知识,更好地主动配合手术。我们采用的宣教方式是语言交流和用图片和文字材料供病人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例如手术室的布局、设施、仪器、设备等等拍照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及麻醉师等的照片制成一种术前宣教展示手册,还配备手术相关常识、护理规范等文字材料,直接带到病房去,让病人阅读。通过以上的术前宣教,使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手术相关知识,掌握配合要点及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等,提高病人对手术的安全感和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使病人以最佳的状态进入手术室。
1.3.2 术中护理 手术当日由访视过的护士以热情友善的态度迎接病人,详细核对有关各项目,询问病人冷暖后调节室内温度,并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专门照顾病人,安定其情绪。向病人介绍准备要进行的操作如为什么要静脉输液;固定约束带时应向病人解释其作用,减轻恐惧感;放置电极板时应紧贴在病人肢体肌肉丰富的部位并与皮肤充分接触,以免皮肤电灼伤。安置各种体位时用海绵垫保护病人相应部位如骶尾、足跟、外踝、髋关节等部位,以防因手术时间长,局部受压过久而引起皮肤受损。非全麻病人意识清醒,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可听到手术器械及电刀、吸引器、凿骨声等,也可听到工作人员的谈话内容。所以巡回护士要控制好手术间内安静,尽量做到“四轻”,手术中牵拉脏器、振动时应事先告诉病人,给予解释,使其有心理准备并主动配合。手术结束时,巡回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身体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并向病房护士交待清楚。洗手护士应擦净病人身上的血迹及污物。在手术的全过程中护士按照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要监督所有参加手术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情况,并控制人员参观及流动,以减少感染机会。
1.3.3 术后护[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小儿断指再植的术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