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
致呼吸道出血。
2.2 护理对策
2.2.1 严密观察病情 气管切开术后早期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切口渗血情况。术后切口少量渗血,且逐渐减少,为手术创伤残留的血液,不需处理。如渗血较多,呈活动性,有血凝块从气道吸出,应考虑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须立即吸出套管和气道内积血,以避免窒息,同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分析出血原因,协助抢救。在观察中,如气管套管搏动明显,可能为套管靠近无名动脉,应及时通知医师调整套管位置。
2.2.2 保持气管套管的位置正确 气管切开术后应取平卧位或低坡卧位,在给病人翻身时应注意保特头、颈、躯干一致,避免拖拉动作。术后发现套管口距胸骨柄过近,应移动头颈部,使其与躯干保持水平线;根据颈部创面肿胀情况,调节气管套的松紧度,以能伸入一个指头为宜,保持气管套管的正确位置,避免损伤气管壁和血管;病人烦躁时,应适当的约束和镇静处理,以防气管套管旋转或患者自行拔管损伤气管壁及血管。
2.2.3 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 气管切开术前应根据年龄和性别,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套管,通常成年女性选择7~8号,男性选择7.5~8.5号。
2.2.4 做好气囊护理 正确使用气囊,避免充气过量或长时间压迫气管内壁致粘膜缺血坏死;长期机械通气者,应选用高容量、低压型气囊式套管,气囊每4~6h放气1次,每次5~10min,以减轻气囊对气道粘膜的压迫,防止缺血坏死。
2.2.5 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完痰后更换吸痰管。切口敷料更换2次/天(有污染应随时更换),每4~6h进行内套管消毒,预防感染致大血管破裂出血。
2.2.6 充分的气道湿化和正确的吸痰 气管切开后每日从气道内丢失大量水份。在护理中应根据病人的痰量、性状、粘稠度等决定湿化的量,我们通常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加气道间断滴水,停止吸氧的病人采用超声雾化吸入2次/日加气道内持续滴水,以8~10ml/小时速率滴入,湿化效果良好。
正确吸痰。首先要掌握好吸痰时机,一般是在床旁听到病人咽喉部有痰鸣音、咳嗽或肺部听诊痰鸣音明显,使用呼吸机病人出现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氧饱和度下降时给予吸痰。吸痰时应选用管壁平滑、带有侧孔的硅胶吸痰管,管径小于内套管内径的1/2;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套管1~2 cm,再开启吸引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遇有痰多处稍停留,切忌在同一部位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一般在0.02~0.04 MPa,以防损伤病人气道粘膜;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给予气管内注入湿化液3~5ml后再行吸痰,不可增大吸引负压。
3 小结 出血是气管切开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护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本文48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者19例。其中,原发性出血8例,与术中止血不彻底、凝血功能障碍和高血压病有关;继发性出血11例,与空气干燥气道湿化不够、吸痰操作不当,气管粘膜损伤、感染有关。认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的护理应注意: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气管套管的位置正确、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做好气囊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充分的气道湿化和正确的吸痰等。
参考文献
1.尤荣开.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47
2.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6~137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探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