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易引起呼吸道堵塞而危及生命。本文分析了19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术中止血不彻底、凝血功能障碍和高血压病等原发因素,以及空气干燥、气道湿化不够、吸痰操作不当、气管粘膜损伤和创面感染等继发因素;提出了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应注意: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气管套管的位置正确、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做好气囊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充分的气道湿化和正确的吸痰等护理对策。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出血 原因 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各类危重病人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的常用方法。但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而以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为较常见。此并发症出血量一般较少,虽不至于引起休克,但如在短时间内出血较多、较快可堵塞呼吸道而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增加了护理难度。因此,在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中,应重视气管切开术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06年3月共有48例重症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17~78岁。基础疾病:严重颅脑损伤24例、高血压脑出血15例、动静脉畸形脑出血5例、大面积脑梗塞1例、严重复合伤2例。气管切开时间最短1天,最长289天。
本组48例,术后有18例少许出血,未经特殊处理,渗血逐渐停止;另19例出血中,8例为原发性切口出血,11例为继发性出血。
原发性切口出血的8例中,4例术后切口出血较多,血管结扎不彻底,进行重新伤口探查、止血。其他4例切口渗血,经凡士林纱条堵塞压迫及止血剂应用后2~3天自行止血。
继发性出血的11例,出血原因均为呼吸道粘膜损伤所致,以血性痰为主要表现。处理:在加强翻身、叩背,调低吸引负压,减少深部呼吸道吸痰次数,减少对呼吸道粘膜损伤的基础上,6例血性痰液粘稠伴有血块者,给予采用超声雾化吸入2次/日,NS250ml+庆大霉素16万u+糜蛋白酶5mg气道内持续以8~10ml/小时速率滴入,1~2天出血渐渐减少至停止;对5例痰液鲜红稀薄者,以生理盐水100ml加盐酸肾上腺素0.1mg滴入气道,每次4~5滴,每小时一次,同时每日两次静脉注射血凝酶,每次1u,经上述方法处理后2~3天不再出血。
2 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原因分析 原发性出血的常见原因有①术中止血不彻底:如血管结扎不彻底或结扎线脱落,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可见切口渗血且气管内也有血性分泌物吸出。②凝血功能障碍:有些患者,因原发疾病治疗中使用肝素钠等抗凝药物,影响凝血机能,凝血时间延长而致术中术后弥漫性出血[1];③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不仅血压高,加之血管多有不同程度的硬化,因此,术后创面容易渗血。本组气管切开术原发性出血的8例中,有4例为结扎线脱落或术中止血不彻底所致,4例与患有高血压病有关,有1例患有高血压伴凝血机能障碍,本组资料显示结扎线脱落或术中止血不彻底与高血压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血压、术中彻底止血是预防原发性出血的有效措施。
继发性出血的常见原因为①切口过低:手术切口低于第5~6气管环,易使右无名动脉暴露而造成损伤,导致大出血[1];②套管选用不合适:气管套管过粗、过长、弯度过大,容易磨损气管前壁粘膜,损伤血管破裂,并发出血[1];③气囊使用不当:气管套管气囊若充气持续时间过长,可对气管粘膜造成长时间的压迫或充气压力大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的平均灌注压力,阻断了粘膜的血液灌注等,均可引起气管壁粘膜因缺血而渐至变性、坏死,导致出血[1];④伤口感染:气管切开伤口发生感染时,感染创面因炎症而有渗血,炎症侵蚀血管可导致大出血;⑤术后体位不当:病人在活动或翻身不协调时造成颈部过伸、侧曲或扭曲,使套管末端抵于气管壁,可因长时间、多次的摩擦、撞击而损伤气管壁及其血管。同样,使用呼吸机时螺纹管对气管套管反复牵拉摩擦或插入的气管套管多次脱出,也会造成气管壁损伤;⑥其他原因:气管切开后每日从呼吸道蒸发的水份达800~1000ml,如空气干燥(秋冬季节),蒸发更多,可导致下呼吸道失水、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发生气道堵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2],继而引起出血。因此,呼吸道的加温、吸入空气的湿化,可保持气道粘膜湿润,反之气道粘膜可因干燥而致损伤、感染和出血。此外,吸痰时,负压过大、动作粗暴也可损伤呼吸道粘膜,导[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探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