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复发后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复发后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当今治疗各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最佳治疗手段,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患者都能完全康复,移植后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及白血病复发。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相当于给患者判了死刑,心理上的异常反应比化疗期及第一次移植更为强烈。现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复发后的心理变化和相应的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1 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及对策 患者对突发事件毫无心里准备,出现异常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根据心理变化过程可以分为三期:复发初期、治疗期、复发后期。
1.1 复发初期 病人不能接受复发的现实,认为“不可能”、“弄错了”。等到确定为事实时,患者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就要离开家人和人世。其心理活动表现为:恐惧、悲观、敏感、易激惹。根据此时患者的心理状态,我们大多采用了非语言性沟通,认真耐心地倾听患者讲出的所有感受,真诚地表示理解和同情他们的痛苦;在生活上热情关心体贴;帮助他们正视现实,使患者明白过度悲观会加重对自我的伤害;在患者面前不扩大病情,为以后更为复杂艰难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1.2 治疗期 由于长期的化疗,患者饱偿痛苦,对环境和各种治疗手段极其敏感,情绪波动加大,经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脾气变得暴躁,治疗或护理时常常大叫大骂,甚至拒绝一切治疗和护理,心理活动表现为:孤独、烦躁和意志薄弱。在掌握了患者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护士应充分理解和体谅患者的异常心理,护理操作轻柔,言语温和,千方百计为患者减轻痛苦。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多陪伴患者,运用护理人员良好的语言修养技巧,启发和诱导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多层次多渠道做好患者的精神安慰工作,医护人员应不计较患者的不礼貌言行,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
1.3 复发后期 通过各种治疗后,疾病不能控制,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不良症状愈加明显,加之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患者忧心忡忡,特别是移植后经济、婚姻方面出现问题的患者,心理严重受挫,甚至导致行为性格变异,整日闭目、无语、不食,甚至想要自杀。这种绝望厌世情绪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困难。此期护理重点是制定防范措施,并采取一切手段打消患者悲观、轻生的念头。通过耐心疏导,帮助患者提高与病魔和死神斗争的精神,并通过家庭、单位的帮助,使患者完善心态,重建生存希望。
2 护理体会
2.1 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护理人员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了解患者的心理与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是以医疗水平及医护人员素质来评定的,在患者急于知道病情及预后,并企盼得到优良医治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利用语言技巧来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不安和恐惧,并婉转解释病情。
2.2 情感交流 超前服务是心理护理的关键。由于长期化疗又长时间住在隔离病房里,且移植后仍未能治愈白血病,患者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同时产生对护理措施的抵触和厌烦情绪。这些感受极易引起患者对过去和未来的对比和联想。超前服务要求事先估计到患者不同阶段心理反应的特殊性和普遍规律,及时采取相应对策,设法使患者做好思想准备,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对痛苦的自控力,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2.3 重视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护士的态度、言谈、亲情,都会对患者起到良好的安定作用,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是成功救治移植后复发患者的基础工作之一。
上一个医学论文: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米非司酮氨甲蝶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