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
|
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 不良反应 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发生改变,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及人性化的医疗护理理念,临床上用于术后切口止痛的方法也越来越多。PCEA是指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它能缓解疼痛,使患者较为舒适地度过疼痛关,有利于术后的康复,因此受到病人的欢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如嗜睡、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本院妇产科自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共用PCEA220例,出现不良反应47例,本文对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20例均为女性,年龄25~55岁,为剖宫产术及子宫肌瘤、宫外孕等术中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手术,于手术结束后保留硬膜外导管并接上PCEA泵,镇痛药液为芬太尼0.6mg或吗啡6mg+氟哌利多7.5mg,用生理盐水加至100m1,维持镇痛48小时,镇痛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见表1。
表1 220例PCEA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不良反应 例数 百分率 (%)
嗜睡 21 9.55
锥体外系症状 4 1.82
恶心呕吐 11 5.00
低血压 8 3.60
搔痒 3 1.36
2 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1 嗜睡 表现为术后迷迷糊糊,表情淡漠,呈嗜睡状态。引起嗜睡的常见原因为吗啡对呼吸的抑制作用[1];镇痛药剂量偏大;麻醉后药物的残余作用及其它镇痛、镇静药物的协同作用,患者可发展为嗜睡。
2.2 锥体外系症状 表现为PCEAl8~36小时,2例病人自诉胸闷,烦躁,坐立不安,大汗淋漓,心率加快,100~120次/分;1例病人颈部及背部肌肉痉挛,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1例病人出现双眼上睑不由自主抽搐,额肌痉挛,眼球向上凝视。氟哌利多属于吩噻嗪类药物,是麻醉科的常用药,具有安定、镇痛的作用,但它可选择性的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受体,使纹状体胆碱能神经和DA能神经二者间的平衡破坏,胆碱能神经占优势所致[2]。
2.3 恶心呕吐 本组22例,恶心呕吐1~2次16例,3次以上6例。主要是由于吗啡作用于延髓呕吐中枢化学感应区,使之兴奋,引起呕吐。
2.4 低血压 多发生于术后6小时内,较基础血压下降了10~20%,可能为局麻药和吗啡类药物扩张血管作用及搬动时体位改变幅度过大所致。
2.5 搔痒 多因药物因素引起,吗啡进入组织的肥大细胞内竞争性地取代H1或H2受体蛋白氨基引起非免疫性组胺释放[3]。
3 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3.1 嗜睡 经调整PCEA剂量或停用PCEA后好转。术后护理人员应注意病人的神志和表情变化,防止坠床,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3.2 锥体外系症状 排除中枢、外周神经系统病变,立即予以鼻塞吸氧,流量2升/分,停用PCEA泵,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安定10毫克,3例20分钟后症状消失,1例无效,予鲁米那0.1g肌注后好转。出现此类不良反应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稳定情绪,消除紧张配合治疗。同时做好生活护理,及时更换干净衣裤,以免出汗太多而受凉。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病情观察,注意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观察四肢活动情况和肌张力,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3 恶心呕吐 症状轻者无须特殊处理,嘱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吐后保持口腔及床单位清洁,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呕吐严重者予以止吐剂如胃复安10mg肌注、恩丹西酮8mg静推等处理后好转。
3.4 低血压 术后6小时内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当发生低血压时先排除内出血,暂停使用镇痛泵,心肺功能正常时可加快输液。本组8例,经加快输液,暂停PCEA后,血压皆恢复正常。
3.5 搔痒 本组3例患者症状较轻,用炉甘石洗剂外擦后症状好转。护理过程中嘱患者不要搔抓,[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干预 下一个医学论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观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