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
|
缓解病人的焦虑和紧张的思想情绪。
2.2 手术后喉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2.2.1 理解关心患者 术后病人大都身体虚弱,疲惫不堪,由于要耐受较大的痛苦,如:伤口疼痛、丧失发音功能、长期带管、行动不便、饮食与排便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理解病人的心情,体谅病人的痛苦,耐心细致地安慰病人,减少思想压力,必要时使用镇痛剂[3]。还要鼓励他们充满生活信心,加强手术后的教育和指导,使他们重新回到家庭、工作和社会中来。
2.2.2 帮患者重建语言功能 喉切除患者在失去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况下,往往有烦躁和情绪激动的表现,护士查房时对这些患者在适当的时候采用触摸的非语言交流方式进行心理护理,如握住患者双手、搀扶、摸脉搏、听血压、拉被子等方式,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从而消除顾虑和不安,增强治疗的信心和勇气。这种无声的安慰往往获得良好的效果[5]。更重要的是不失时机的积极引导,正确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发音练习。凡第6次发音成功者信心倍增,并从心里愿意积极练习,尽快恢复语言功能,对两次发音失败的患者,安慰其勿急躁,教会练习要领,并不断鼓励患者,最终适应一新的发音模式,恢复语言功能[6]。
2.2.3 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是重要的,但病人家属、亲心理照应也不可忽视。实践证明家属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患者家属对术后患者暂时不能说话及进食,会产生焦虑、恐惧、悲伤的情绪,这将直接影响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6]。因此,劝导家属克制自己的感情,鼓励其与医护人员配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病人,解除患者心理负担,让患者早日康复。
在喉癌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最大限度地保留重建喉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这非常重要。然而,患者的心理护理却往往被忽视,从而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在不断提高治疗水平的同时,通过系统化的心理护理,让病人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负性情感,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再配合有关医疗改革,降低医疗成本和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其物质生活。这样就能从躯体、心理、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提高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1]。此外,对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也锻炼了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满意度提高,使整体护理不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维淦.喉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9):1087~1088
2. 黄国秀.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3):240
3. 王春云,许秀.喉癌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18(4):353~354
4. 刘化侠,沈宁.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不适及其原因深讨.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12~113
5. 邓玉花,谢永春.喉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评价.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69~70
6. 李萍,肖本私.喉全切术后气管食管发音术重建的护理.天津护理,2003;11(6):286~287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各年龄段产妇的术中心理状态分析和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剖腹产术后母乳喂养诸因素分析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