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病人的护理 |
|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病人的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以往主要采用皮牵引、骨牵引保守治疗,这种方法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且容易造成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现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骨折,使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此类手术创伤很大,尤其对那些原有内科疾病的病人因手术创伤,很有可能加重原有内科疾病。因此,加强护理至关重要。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支持 骨折创伤后一部分病人认为年岁已大,而且骨折后使老年人的健康况更加低下,对康复不抱希望;少数病人由于经济原因心理负担重,认为是拖累家庭,出现悲观情绪,失去康复信心。护士应耐心与病人交谈,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的在院和出院病例,以消除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交谈时应尊称对方, 不应以床号代替姓名, 同时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点头、握手等,充分体现护士的关心、体贴、和蔼可亲,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争取家属的配合支持,共同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1.2 术前准备
1.2.1 完善各项检查,了解各内脏器管功能,特别要做好心、肝、肾功能监测积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1.2.2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心血管、降糖药等的应用,都有特定的时间限制,要及时、正确地执行医嘱,严密观察用药后的作用和反应,待基础疾病稳定后再行手术。
2 术后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了解原有的内科疾病,床边备好氧气瓶、吸痰器等抢救仪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常规使用心电监护,每30min记录1次。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流量。严密观察精神状态及全身情况;观察镇痛泵的效果及副反应;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 疼痛护理 术后病人早期疼痛引起机体明显应激反应,血中儿茶酚胺升高,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呼吸浅快,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等。同时由于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既可加重原发性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又可引起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蛋白合成缓慢,组织分解代谢加强,对切口愈合极为不利;疼痛又可使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影响术后康复。疼痛会导致病人痛苦、焦虑、害怕、气愤等,疼痛主要从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4个方面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控制术后疼痛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2.3 睡眠护理 睡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精神和体力的恢复,失眠使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延迟刀口及骨折愈合。护理人员首先应安慰体贴同情病人,帮助其接受现实;解除病人思想顾虑,教会病人自我催眠术,说明良好睡眠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催眠药物。
2.4 管道护理 ①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切口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 一般每天50mL~400mL淡红色为正常,若引流量超过400mL,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术后24h~72h 引流量每天≤50mL,便可拔管。②尿管护理。对留置尿管的病人,选择封闭式导尿系统以减少细菌污染,尽量保证其密封性,避免轻易分离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鼓励病人多饮水。郭慧荣[1,2]等发现,用肝素钠1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或活力碘原液5ml加入20~30℃的生理盐水100mL,输入膀胱夹管留置30~60min,2次/d,可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一般48h~72h便可拔管。
2.5 并发症的预防 ①压疮:老年人皮肤脆薄,弹性差。加上术后体位限制,易发生压疮。应使用气垫床,2h翻身1次;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骨隆突处用50%红花酒精按摩,每日3次。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会正确使用便盆,防止硬推、拉,以免擦破皮肤,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容易在受压处周围出现皮肤大疱,如水疱擦破,则容易感染。当病人出现皮肤大疱时要及早处理,在无菌操作下,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用胰岛素湿敷,无菌纱布加压包扎。②肺部感染: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加上此类病人年老体弱,无力咳嗽、咳痰,极易发生肺部感染。骨折术后卧床期间要定期协助翻身、叩背,进行呼吸训练,鼓励病人深呼吸,正确咳嗽,有效排痰;利用超声雾化吸入药物,以利痰液排出;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消除口咽部病[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T 型管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重型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分析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