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及护理 |
|
救与护理 本组14例。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臭、无味及无刺激的气体,中毒后,主要产生低氧血症、大脑组织受累最为严重。目前,高压氧是治疗CO中毒最为有效的方法。
4.1.1 入舱前的护理 详细了解病史,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记录,及时发现各种进舱禁忌症。对昏迷患儿进舱前进行导尿并留置尿管,备好抢救药品及舱内必需物品。对清醒患儿要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并使其在治疗期间能更好地配合治疗。禁止患儿及家属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舱。
4.1.2 治疗中的观察、指导护理 昏迷患儿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平卧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治疗中患儿出现躁动时,可用约束带适当限制。清醒患儿在加压过程中常有耳部胀痛、耳鸣等不适感,可鼓气或咀嚼吞咽动作,以保持咽鼓管开放,防止中耳气压伤。稳压时嘱患儿戴面罩。减压时严禁患儿屏气以发生肺气压伤。
4.1.3 出舱后的继续护理 出舱后应常规检查患儿,并和入舱前比较。对清醒患儿要注意交待注意事项、做好日常生活护理、最大限度地取得患儿的配合和支持。同时要做好家属的工作,让他们了解不彻底治疗的严重后果,预防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使他们配合治疗。4.2 误服导致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本组42例。急性药物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服用某种药物而造成人体器官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一般来说,具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3]。
4.2.1 停止服用已经过量或引起中毒的药物,清除进入胃内尚未被吸收的药物。食入非腐蚀性药物引起中毒者应立即催吐和洗胃,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洗胃;服用有机磷农药(敌百虫除外)用2%碳酸氢钠洗胃,具有强腐蚀性毒物引起中毒禁忌洗胃,以免发生胃穿孔,给予口服牛乳、豆浆、鸡蛋清、氢氧化铝凝胶,借此稀释胃内毒物,保护胃粘膜。洗胃后,可采用硫酸钠或硫酸镁导泻。
4.2.2 加速排出已被吸收入体内的毒物 本组70例患儿予输液利尿,使用利尿药物为速尿或20%甘露醇;1例患儿予血液透析,透析在服药后12~13h内进行,否则毒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影响透析效果。
4.2.3 解毒剂的应用
4.2.3.1 一般解毒剂 对不明毒物的中毒,可利用氧化、中和等方式进行一般性解毒;对酸中毒,用弱碱(如氧化镁乳剂、肥皂水等)中和;碱中毒用弱酸(如醋酸、枸橼酸)中和。
4.2.3.2 特效解毒剂 应用特殊解毒剂是最有效的解毒方法,但采用时必须确认中毒毒物的种类,否则应用不当可能加重中毒症状。如本组5例毒鼠强中毒患儿应用乙酰胺解毒均获痊愈。
4.2.4 全身支持和对症治疗 注意观察中毒患儿的血压、脉搏、呼吸和意识改变情况,以便及时预防和发现肺、脑水肿及呼吸循环衰竭并给予对症处理,昏迷患儿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进行输液或鼻饲,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供给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及时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
4.3 溺水的急救与护理 本组9例。小儿溺水后心跳呼吸的恢复仅为抢救成功的第一步,加强小儿溺水心肺复苏后心肺脑功能监测,做好呼吸道管理、心理护理等,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重要护理手段。
4.3.1 呼吸道管理 清除气道内淤泥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避免缺O2和CO2潴留,常规给予面罩吸氧,并提高给氧浓度。1例患儿给予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4.3.2 肺水肿的监测与护理 溺水后,临床出现咳嗽、咳泡沫样痰、呼吸急促,有肺水肿的可能,此时需控制输液量,快速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应用,并给予抗泡沫疗法,吸氧,加20%~30%的酒精湿化。
4.3.3 脑水肿的监测与护理 严密监测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瞳孔、肌张力及有无惊厥,意识状态改变等,颅内压升高血压亦升高,尤以收缩压明显,若血压进行性上升,并出现瞳孔缩小或散大,忽大忽小,对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增加,有脑疝的可能,遵医嘱给降低颅内压的药物。
4.3.4 心理护理 溺水患儿大多年龄较小,鼓励家长对治疗应抱有信心,细致耐心地解答家长的询问,树立他们坚持治疗的信心,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4.4 溺粪的急救及护理 溺粪较溺水病情凶险,致病机理更为复杂。临床表现有窒息、肺水肿、脑水肿、心肌变性坏死等。
4.4.1 现场急救&nbs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新生儿肠吻合手术护理4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T 型管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