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新生儿肠吻合手术护理4例


             新生儿肠吻合手术护理4例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肠穿孔等急重症围手术期护理,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降低新生儿急重症术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方法:选择4例典型肠吻合手术新生儿,针对个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该类患儿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上,给予相应的监护与护理。结果:4例肠吻合术新生儿,虽然病情危重,且疾病本身对患儿生命有着直接的威胁,但在精心手术、治疗、护理下,均基本治愈出院。结论:新生儿肠闭锁、肠穿孔死亡率高,尤其肠穿孔易复发,卧床时间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细致的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做好术后相关护理及心理护理,是肠吻合手术患儿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  新生儿  肠吻合术  护理      新生儿肠吻合即因多种原因,如肠闭锁、肠狭窄、肠梗阻、肠穿孔等导致彻底切除病变肠管,然后行肠端端吻合。手术治疗是这些疾病唯一有效措施,手术损伤大、出血多、合并症多、死亡率高,尤其肠穿孔易复发[1]。2004年5月~11月收治两例新生儿肠闭锁、两例新生儿肠穿孔患儿,均行肠部分切除吻合术,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例新生儿,男3例,女1例;2例肠闭锁,2例肠穿孔。     病例1:女,胎龄<35周,2350g,出生1天喂奶后频繁呕吐,灌肠后无胎便排出,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远端完全梗阻。生后3天手术。术前诊断:①先天性肠闭锁;②肠旋转不良;③高胆红素血症。术中诊断:先天性小肠闭锁(空肠中上段)IIIb型,手术名称:空肠部分切除端一端吻合术。      病例2:男,胎龄41周,2700g,出生1天喂奶后呈喷射状呕吐,无胎便排出,全身及巩膜明显黄染,胃肠减压抽出墨绿色粪样物,消化道造影示,小肠区有明显狭窄部,但有少许造影通过。生后5天手术。术前诊断:①先天性肠闭锁;②先天性肠狭窄。术中诊断:先天性肠闭锁I型。手术名称: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病例3:男,胎龄37周,3050g,生后72h突然哭闹不安,拒食,面色苍白,四肢循环差,腹胀明显,腹壁水肿、青紫BP由67/43mmHg逐渐下降至37/22mmHg,Spo2<80%,行腹部立位片示:双侧膈下游离气体,腹穿后抽出黄绿色浑浊粪样液体。即刻备术,术前诊断:①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肠穿孔,②感染性休克。术中诊断:结肠穿孔  (降结肠处有一约1.5cm长的破口,有大便溢出)。手术名称: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国内报告28例,存活10例,死亡18例,存活率为35.7%[2])此例患儿经精心手术,细致入微的护理痊愈出院,随访随诊半年,生长发育良好,未见复发,效果满意。      病例4:  男,胎龄40周,2400g,生后48h未见自行排便,腹胀、呕吐于生后5天加剧,呕吐物为黄绿色液体,病情恶化。腹部立位片示:双侧膈下游离气体。术前诊断:①新生儿胃肠穿孔;②不完全性肠梗阻。术中诊断:空肠穿孔。手术名称:空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1.2  麻醉  4例手术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1.3  结果  4例肠吻合术新生儿,虽然年龄偏小,病情危重,疾病本身比较复杂,但在精心手术、治疗、监护、护理下,全部恢复出院,并电话随访,随诊,胃纳良好,生长发育基本正常,大小便无异常,取得满意效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家长术前心理疏导  由于患儿均较小,病情危重,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甚少,担心患儿对手术的耐受能力,麻醉药物对大脑发育是否存在影响,麻醉是否安全,加之疾病本身对患儿生命有着直接的威胁,对手术是否成功持怀疑态度,及术后护理是否能跟上等等问题。针对家属的这些心理状况,我们利用术前备术这段时间,与家长沟通、交谈,列举我科过去疑难手术成功范例,照片,做好术前健康宣教,使家长尽可能多的了解有关疾病知识,耐心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向家长介绍手术医生的丰富临床经验,讲解麻醉药物的机理、作用、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一例父源染色体有两种新生5p缺失的患者
    新生化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剖宫产术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对新生儿窒息
    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疗效
    细胞生长肽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小儿肠套叠59例诱发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新生儿红臀与局部霉菌感染关系的临床观
    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对羊水 度污染新生儿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神经生长因子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左旋硝基精氨酸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660例壮族新生儿红细胞酶缺乏症及地中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