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重病人接运途中的护理体会 |
|
危重病人接运途中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转运 途中护理 护理共性 护理特异性
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属于院前急救的范畴,救护车在急救现场接运危重病人入院,途中护理是继对现场病人伤病状况快速评估、准确判断及采取必要抢救措施后的又一项为危重病人赢得抢救时间,延长危重病人生存机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现就本院今年来救护车接运128例危重病人途中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8月,我院救护车外出接运128例危重病人入院,其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心脑血管病患36例, 急性外伤43例,各类急性中毒24例,各类大出血20例,不明原因昏迷5例。均安全护送入院。
2 结果 2例脑溢血病人、3例脑外伤病人住院后因病情过重治疗无效死亡,其余病人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日14.5天。
3 护理体会
3.1 急救现场护理 检查生命体征,配合医生迅速对病人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在采取相关紧急抢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并确认可以转运的情况下,及时将病人搬运上车,并根据病情采取最合适的安放体位。护理要点是注意及时、快捷、动作轻柔,病人体位合理。
3.2 转运途中护理
3.2.1 护理的共性 各类危重病人转运途中都必须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量并保证随时快速给药,遇到病情变化要及时停车处理。同时要保证车速适中,驾驶平稳,尽可能减轻病人途中颠簸。
3.2.2 护理的特异性 各类危重病人因情况各异,在途中护理上要严格把握好以下几点:
3.2.2.1 脑血管急症主要是脑出血和脑栓塞(包括闭合性脑挫伤),首要问题是处理颅内高压,要在静脉通道建立后第一时间内及时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推注或快速高压滴注,病人头部不能垫高,保证脑组织的正常血供。昏迷病人头部要侧放,让分泌液自然外流,预防呼吸道阻塞。病人安放稳定后尽可能少给予刺激,防止病人燥动,加重出血,病人一旦出现烦躁不安要及时给予镇静剂,同时更要注意适当减慢车速,保持平稳。
3.2.2.2 心血管病急症主要是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病人特殊护理点在于病人体位要舒适,及时给予面罩给O2,疼痛明显时要尽快给予度冷丁50~100mg肌注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要取坐位,双下肢下垂,及时高流量抗泡沫给氧,吗啡5~10mg静脉缓慢注射以减轻病人燥动,同时利于小血管扩张减轻心脏前负荷, 同时给予快速利尿利,一般采取速尿20g稀释50ml后静注于2分钟推完(尽可能给病人保留导尿)。强心药西地兰首次剂量0.4mg稀释后缓慢注射。如转运路途较远还要给予血管扩张剂使用,血管扩张剂常用药物有硝普纳、酚妥拉明、硝酸亚油等,我们常用酚妥拉明5~1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缓慢滴注,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调整滴速。
3.2.2.3 对各类脏器出血的病人运转途中要严格把握好三个要点,即及时使用止血药、快速补充血容量和高流量给氧。
3.2.2.4 各类外伤、骨折病人除现场简易包扎、止血、固定,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要采取相关措施外,途中最主要的护理就在于保证病人最合理的体位和上下车科学搬运:如颅脑损伤病人要取平卧位,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外伤病人取平卧位,取现场衣物、枕头或其它软性物体固定病人头部左右两侧,防止移动;脊柱骨盆损伤病人取仰卧位并在病人身下置放硬木板,搬运时切忌拖、拉、推;胸部外伤病人要取坐位或半坐位,保证呼吸通畅;腹部外伤一般采取仰卧位,下肢屈曲以减轻腹部压力,防止腹腔内脏器脱出;四肢关节损伤的病人根据病情,以病人舒适体位为准。
3.2.2.5 对各类不明原因昏迷病人,运转途中首先给氧,再根据生命体征变化对症处理。
3.3 心理护理 各类危重病人除昏迷者外,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因病痛产生的恐惧,为在第一时间内消除病人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要及时利用运转途中可能利用的短暂机会安慰病人,鼓励病人,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注意说话语气的准确、肯定和[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护士腰背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下一个医学论文: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