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临床实习护生的带教 |
|
生对护理科研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3 引导护生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增强护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护生在下临床科室中意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激发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对临床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与病人的交谈,老师引导和提问,自觉讨论,制定护理计划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收集护理病史的能力,驾驭护理语言能力,探索和解决护理问题能力以及实施护理操作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2]。特别是带教老师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提供护理并反复进行临床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的练习,全面培养了护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即“成型”奠定了基础。
2.4 耐心指导技术操作,培养护生积极动手、动脑能力 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横跨无菌区,无菌持物钳不正当使用,消毒不严格,消毒后再次污染等问题较普遍。对这些问题,护生在第一天入科时,我们带教老师就应把好关,树好榜样,使护生在脑海中有一个严格无菌观念。当护生操作不当或有误时,带教老师不能一味训斥,更不能越俎代疱,而应耐心细致地手把手教会护生,让护生有更多动手机会,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2.5 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通过护理大查房,护理晨会交班时,提问护生相关病情,指导护生观察病情的重点,通过一看、二问、三观察。一看:看病人一般情况,如表情、面容、姿势等。二问:问病人有什么不舒服。三观察:观察病人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观察监护数值是否正常。
2.6 注重沟通技巧的培养 现在我们实行的是整体护理,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较多。因此,如何对护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及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护生进入整体护理的第一步。护生在语言方面与病人交谈时必须使用文明用语,并通过为病人倒一杯热水、盖盖被子、一个微笑等非语言方面行为开始与病人进行交谈,平时应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深入地与病人进行交谈。
2.7 注重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护理教育过于强调规范统一,操作步骤前后不能有丝毫差错,使护生虽严谨但不灵活,虽规范但无创新,约束了护生的思维。因此,在内容规范的前提下,鼓励护生多提问、质疑,达到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护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统筹工作的方法,使护生将来独立工作时工作有主次、重点,避免忙乱。
3 注意收集信息反馈 教育活动是老师与学生双向的活动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发挥。收集教与学双方的信息反馈,了解护生的学习情况及工作表现,护生出科都要进行出科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并填写考核登记表和带教质量反馈表可以确保带教质量。在护生出科之前,应进行查缺补漏。召集护生对本科室带教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收集护生对本科室带教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指出护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护生出科时应加强科与科的带教老师对护生意见交换,这样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得到纠正与改进,好的带教方法能及时得到宣扬。并有效地促进了教与学的质量。每年在护生结束实习前由护理部组织召开带教经验总结大会,奖优罚劣,选出优秀带教老师、优秀实习学生、先进带教科室,末尾淘汰不良带教老师,使临床实习教与学形成一个良好的良性循环,使护理带教严格、严肃、培养出更好的接班人。
4 体会
4.1 带教老师是护生的良师益友,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灵魂的塑造者。带教老师以自己言行、举止、服务态度等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因此,选好带教老师是培养合格护士的根本保证。
4.2 毕业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桥梁 护生通过近一年的毕业实习,不仅使课堂上学到的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使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得到训练和强化,这为护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因此,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关键是提高护生在毕业实习中各项护理技术的操作率和各项临床疾病的护理率[3]。
参考文献
1.张景龙,沈宁.护理专业不同层次毕业生应具备专业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9):527
2.王肇俊.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2):122
3.李晓惠,陈小燕,刘安国.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现况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7):17~19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1990 1992年与2002 2004年佳木斯市城区居民死因变化情况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基本生命支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