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科护理教学管理体会 |
|
急诊科护理教学管理体会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知识向技能转变的关键阶段。带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人才的培养问题,如何使护生把学到的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强化,这与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密切相关。为了保证护生的带教质量,使护生基本掌握常见急诊的急救与护理技术,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程序及原则,并运用护理程序对急诊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我们注重从抓好带教老师的素质培养和业务教学能力培养入手,强化急救护理教学意识,规范带教程序、制定教学计划、评价标准,使急诊带教工作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现将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切实做好带教准备工作
1.1 制定实习带教计划 根据“急诊科护理实习大纲”的要求制定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及要求,并分解制定出实习周目标,以利于实习计划的完成。
1.2 合理安排带教,保证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我们选择工作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高、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术熟练正规善于施教的大专毕业以上人员担任带教任务,按照实习周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带教。
1.3 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 我们注重常抓在职护士的培训工作,督促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每月一次的护理继教讲座和护理业务查房,科内每月组织两次急救知识学习,每季度组织一次操作技能培训并定期考核。每年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急救护理专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学习1~2次,同时医院每年都组织培训心肺脑复苏、整体护理的相关理论及护士道德规范和行为仪表、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在职护士必须参加。这样不仅提高了临床各级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水平,也为实习生带教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4 完成周目标 我们将急诊科护理技术操作,如心肺脑复苏、全自动洗胃术、吸痰、吸氧、气管插管术,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的使用等,分别安排在周目标中进行讲解及实际操作。
1.5 确定讲课内容 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担任主讲人,每周两次,讲解急诊科常见疾病的抢救及护理,如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程序、急性中毒、休克、烧伤、溺水、电击伤、各种外伤的抢救及护理。
2 带教方法
2.1 入科介绍 护生来到急诊科,首先护士长带领护生熟悉急诊科的环境、布局,了解急诊每一个单元的特点和工作任务,如分诊台、抢救室、留观室、清创缝合室等,使护生对急诊科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消除对急诊科产生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其次向她们介绍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工作制度、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让她们了解急诊科的工作必须突出一个“急”字,分秒必争。护理人员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准确及时地抢救病人。
2.2 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法 为了更好地落实实习计划,固定专人带教护生,根据护生不同毕业层次,安排相应的带教老师。即中专毕业生由护师及三年以上的护士带教;大专毕业生由主管护师及三年以上的护师带教;本科毕业生由主管护师带教。带教老师在放手不放眼的前提下,指导护生完成各项急救技术操作和急诊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同时将护理程序的运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健康教育的方法教给护生,这样护生在参与抢救工作中可以学会危重病人观察的重点内容,学会识别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因素,以适应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尽快抢救的要求。也可以使护生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感受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急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迅速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临床带教效果。
2.3 组织小讲课 在护生进入科室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后,约一周时间,就开始组织小讲课。每周两次,主要讲解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程序和原则,常见急症的急救与护理技术,讲解各类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示范操作,在讲解的同时,多提问本讲中的重点内容、关键环节,启发护生思考,强化记忆,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施教,逐步提高护生的综合急救能力。
2.4 评价实习效果 护生离科前要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共同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合理选用保健品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人性化服务模式在产房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