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化肝煎的运用体会


        化肝煎的运用体会   摘要  通过临床运用化肝煎加减治疗肝郁所致多种疾病,探讨其病机特点及方药作用的体会 关键词  化肝煎  肝郁  木郁达之     “化肝煎”为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创之方,由青皮、陈皮、山栀子、丹皮、泽泻、芍药、土贝母七味药组成,列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陈.寒阵》之中,治疗“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分别见于《郁证》、《胁痛》、《血证》等篇。本方的最大特点是善解肝气之郁,平气逆而散郁火。肝郁之病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本方作用专一,运用得当,加减得法,疗效亦比较明显。兹以临床所治病例为主,浅谈对其病机特点及方药作用的体会。 1  临床运用 1.1  朴××,女,36岁。患者胸中痞闷,咽喉处如有物内梗不舒,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尤以郁恼怒后为甚10天。纳食不佳,有痰。舌红、苔黄腻,脉沉弦。此乃气郁痰阻于胸咽之间,闭塞气机所致。即投化肝煎加减。处方:青皮、陈皮、泽泻、生姜各12克,半夏、厚朴、土贝母、香附、茵陈、滑石各10克,茯苓15克,紫苏叶6克。服六剂后,证情大有好转,照方去茵陈、滑石,加白芍12克,续服六剂而愈。 1.2  崔××,男,39岁。平素性情善郁,日久气逆而伤营动血,致使气血失顺,右胸口跳痛不已,两胁及心下时时窜痛不休二周。饮食尚可,大便不爽,日2~3次。口不苦。舌苔薄黄,脉弦有力。遂予化肝煎化裁。处方:青皮、陈皮、山栀子、泽泻各6克,丹皮、白芍、土贝母、郁金、柴胡、枳实、桂枝、灸甘草各10克。服六剂后,诸痛皆止,大便畅顺。嘱再服三剂,另以加味逍遥丸巩固善后。 1.3  刘××,女,47岁。患者因家中诸事不遂心志,每每烦躁暴怒,以致夜不安寝已有数年。身热阵作,或头痛,或喜悲伤欲哭。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数。初以为痰热内扰而投以黄连温胆汤加味,药后效不明显,因而改用化肝煎。处方:青皮、陈皮、土贝母各12克,丹皮15克,山栀子、泽泻、白芍当归各10克、薄荷1.5克。服六剂后,诸证皆安。逾一周后复诊:因生气证又起,但较前已轻,仍以上方与之,白芍加至30克,五剂后复安。 1.4  金××,女,51岁。有胃部溃疡史,近因气恼郁怒而发。胃脘疼痛如刺,甚及两胁、腹部已三周,大便不成形,日一次。舌红、苔白,脉沉弦。乃拟化肝煎加减。处方:青皮、陈皮、山栀子、丹皮、泽泻、苍术、香附、神曲各10克,白芍12克,灸甘草、厚朴各6克。服五剂后,诸痛皆止。六日后,又因郁怒而发,疼痛如针刺刀割,为内有瘀血之象,上方加川芎、茜草各10克,再服六剂而安。 2  体会 2.1  肝郁之病机特点  肝郁,是郁证之一。王安道说:“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可见郁证的特点是气机郁滞而不通,而郁之为病亦比较多见。在《内经》中,就已经有木郁、土郁、水郁、火郁和金郁之分。而张景岳则将郁证分为怒郁、思郁、与忧郁三种。所谓“怒郁”,是指“方其大怒,气逆之时,则实邪在肝”。可见景岳所说的“怒郁”,实际上是指肝郁,亦就是《内经》中的“木郁”。   肝为风木之脏,主藏阴血,内寓相火,性善条达而气宜疏泄流通,故曰体阴而用阳。若大怒则伤肝,肝伤则气机闭塞不通而为肝郁。肝郁不疏,相火不能敷布则动火,动火则伤其脏血,故景岳称之为“气逆动火”,这是肝郁所导致的主要病机特点。所以,临床辨证往往要抓住或因郁怒而病发,或因郁怒而病证加重的特点。此外,由于肝郁而气不行,进一步还可以导致血滞、水阻、湿停、痰凝等变化,由无形之气病产生有形之邪结,这是肝郁病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亦应引起重视。 2.2  方药作用  “木郁达之,是治疗肝郁的正治之法。何谓“达”?景岳认为:“但使经络通行,则木郁自散,是即谓之达也。”故本方用药总不离于疏通之法。青皮善解郁怒,疏肝破滞气以宽胸胁三焦之郁而为方药之主;气郁动火,则以栀子清火宣郁;火动而伤血,故用芍药入血分,补血热之虚,以泻肝火之实;更兼丹皮善行滞,滞去则郁热自解;泽泻长于渗水去湿,利小便以泻伏火;陈皮理气化痰,气实痰滞者必用;土贝母最降痰气,善开郁结。用药丝丝入扣,作用专于解郁。至于由气郁所引起的血滞、水阻、湿停、痰凝等变化,治疗皆应以解郁行气为主。故景岳说:“凡属有形之证,亦无非由气之滞,但得气行,则何聚不散。”所以,临证时还必须参合其脉证病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