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安全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
|
护理安全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重新认识护理安全,预见性做好防范工作;及时解决安全隐患,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以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关健词 安全护理 因素 措施
安全是住院病人最基本需要之一。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阶层理论认为: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且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心理健康成正比[1]。因而安全感是病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疾病使人虚弱,以至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在护理工作中若因护理措施不当、不到位或不及时,均可加重病人的痛苦或导致意外的发生,这不仅有悖于医护人员的医德规范,更会成为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甚至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当事人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故对患者实施临床安全护理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将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1 护理安全的概念内涵
1.1 护理安全[3] 护理安全是指实施护理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的隐患。
1.2 护理隐患[3] 护理隐患是指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危险源,可以存在于人员配置、环境设备、工作流程和日常管理等各方面。
1.3 护理缺陷[4] 护理缺陷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照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等原因发生误差,而对病人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2 护理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相关因素分析
2.1 设备、设施等方面问题导致的不安全因素
2.1.1 设施因素所致的机械性损伤 最常见的是各种不安全的设备引起的跌倒,可发生在走廊、如厕,也可在椅子、床上,移动的设备如轮椅、推车使用不当亦可使人跌倒。走廊缺乏扶手、地面有物(如拖在地上的电线、脚灯、地毯等杂物)使人绊倒。光滑、潮湿的地面使人滑倒。病床的高度不适,床头柜的距离放置不合理及躁动、昏迷等病人未加约束使人坠床。
2.1.2 药物、化学制剂所致的化学性损伤 药物引起的意外损伤最常见,据文献报道,药物所致的意外损伤居第2位。如药物剂量不准确,医嘱含糊不清,给药时病人张冠李戴等均可引起意外损害。
2.1.3 医疗物品使用不当所致的温度性损伤 由火、热水、暖器设备、吸烟、电路失灵或自带的家用电器引起。医院内也有很多易燃品,如氧气、已醚等。据统计,医院内起火原因20%是因吸烟,10.7%是电线起火,8.7%是自燃起火,6.3%是垃圾起火。因此可见,吸烟是最大的危险因素,电路起火次之[5]。热水瓶放置过高过低,老年人、儿童使用开水炉时不慎及感觉障碍者使用热水袋温度过高均可致烫伤。
2.2 管理体制方面问题所致的不安全因素
2.2.1 人员编配方面的因素 近年来护理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夜班频繁、无规律的三班倒、高风险、待遇低等种种原因,致护理人员离队较多,护理骨干大量流失,使原本不足的人员编制进一步减少。文献报道[6]护士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易造成注意力分散,执行医嘱时易张冠李戴,顾头不顾尾。
2.2.2 制度落实方面的的不安全因素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制度落实不严、护理操作不当、不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办事;执行医嘱有误、打错针、发错药、输错液;交接班不清不认真;遗忘医嘱、护理不周、观察不细、使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错过抢救时机等。
2.2.3 不安全注射所致的危害 不安全注射是指重复利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头或用两者进行皮肤穿刺[7]。临时工作中有以下几种情况:直接重复使用同一针头和针管;只换针头不换针管;不做过敏试验即注射有可能过敏的药物。导致不安全注射的因素很多,如安全注射意识淡漠、滥用注射、医护人员工作疏忽及经济利益驱动等原因[8]。由其所造成的危害有经血液传播疾病及各种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疾病为[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临床护理人员 三基 理论考核成绩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亲属的健康教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