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中的问题及对策 |
|
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增强护理队伍新生力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手术室近两年对10名实习学生进行培训,通过一年的学习,得到医患的一致好评。结论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有计划、目的、针对性的教学,使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色向护生的角色转变,并能较快适应新环境,胜任手术室工作,独立完成手术配合工作。
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就更被视为强中之强,是临床实习的难关,是培养实习生应急、抢救及反应能力和综合技能的科室。现根据我院近两年实习学生的情况总结经验,制定一套简单计划,介绍如下,谨供各位参考。
1 一般资料
1.1 对象、学历 中专6名,大专4名,平均年龄20岁(18~22)
1.2 临床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技术精湛、知识全面、思想进步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临床教学的关键。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责任心、法律意识、有高度爱心和良好语言行为、德才兼备的中级以上职称的主管护师任教。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差 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也考入卫生类院校,使近年来,实习生的水平有所下降,给临床带教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其次,学生一下转变为护生,角色的变化使他们无法适应,以致在工作岗位中无所适从,缺乏自信;加之对自己职责范围不清,各项操作技术不熟练,导致工作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
2.2 教学氛围欠佳 学生在校时,只注重书面考试成绩,想到临床再学操作,至使某些学生理论知识较强,一到临床,操作不熟练,动作迟缓。有些老师担心学生动作慢,延误工作速度,怕其操作失误遭至患者不满,凡事都亲历亲为,使学生动手机会更少。而另一部分老师很教条,不能因人施教,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工作吃力,基础好的又不能充分发挥潜力,不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积极性。还有的学生对新老师和新环境变化的陌生感,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还有实习学生到手术室实习的机会较少,认为手术室工作量大、难度大,人未来压力就很大,在工作中不敢轻易动手,怕护士长和老师指责其操作不规范。
2.3 无菌观念差 学生在校时,没有那种环境,而且自己动手操作机会少,到临床后,无菌观念差,分不清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界限,经常混淆清洁、无菌、消毒、灭菌物品区别。尤其手术室各项无菌操作要求多、要求严,导致学生不敢动手,即便动手,又会因为不熟练而手忙脚乱。
3 应对措施
3.1 扩招后高校在加强理论知识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入校后便开始培养学生护理意识,使其理解护理理念,参加实习后能较快适应环境及角色的变化。
3.2 改进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首先消除其环境、角色变化产生的陌生感;缓解因工作量大,操作不熟练产生的紧张和压力。带教老师应根据学历、业务水平不同,因人而异,制定带教计划,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应从严从快要求,使其技术操作做到快、准、稳;并能尽快独立完成较小手术配合。而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适当减慢工作进度,使其多参加无菌操作训练,防止进入失误—紧张—再失误的怪圈。带教老师应帮其消除顾虑,增强自信,并鼓励其多记日制,以巩固学习,保持良好心态面对失误,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3.3 加强无菌观念培养 实习生不同于进修生,他们刚步入工作岗位,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无菌观念都比较陌生,这就要带教老师手把手教起:首先介绍手术室各种区域划分,了解手术室护士职责,更要严格掌握各项基本无菌操作,无菌物品使用及注意事项,熟练各种手术配合,才能在工作中运用自如。
4 总结 通过带教工作,体会到实习带教工作不仅需要老师活学活用,因人施教,更要学生自己不断努力,做到多看、多问、多动手。实践证明注重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实际操作,无菌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为手术室护理队伍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精英人才。
&nb[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护生实习期间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临床护理人员 三基 理论考核成绩分析
|
|
|
|
|
|
|